发文字号 | 索引号 | 00wgs-00000-2024-00007 | 发布日期 | 2024-03-27 | 有效性 | |
主题分类 | 政策解读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
【政策解读】《舞钢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政策解读《舞钢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规划》
根据《舞钢市人民政府 关于组织开展全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依据《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平顶山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平政〔2023〕10号)和《舞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了《舞钢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现将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规划背景与目标:
“十四五” 时期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占据关键地位,它标志着我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起始阶段。在此期间,舞钢市同样迎来了关键转折点,处于全面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钢城的重要节点,也是紧紧抓住重大战略机遇、促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跃上新台阶的关键五年。
这一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各项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指引。舞钢市 “十四五” 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规划便是在这一思想的光辉照耀下编制而成,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规划的各个环节,为舞钢市的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锚定方向。
该规划紧密依据《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平顶山市 “十四五” 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以及《舞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充分结合舞钢市当地的发展实情,致力于推动生态经济蓬勃发展,达成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宏伟目标。
从规划目标来看,它明确了短期与长期的发展方向。到 2025 年,舞钢市力求实现生态环境的优质化,确保环保约束性指标圆满完成,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大幅跃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稳步降低,让天蓝、地绿、河湖清成为市民生活的日常景象。届时,生产生活方式将完成显著的绿色转型,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更为强烈。生态环境质量会持续向好,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稳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生态状况稳步提升,生态安全屏障更加坚不可摧,环境风险管控得到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将显著提高。
展望 2035 年,舞钢市的生态环境将实现根本性好转,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普及,天蓝、地绿、水净、气爽的优良环境成为城市的鲜明标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愿景基本达成。届时,生态环境质量将达到全新高度,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生态服务功能完备,生态安全屏障全面筑牢,环境风险得到全方位管控,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也将基本实现现代化。
二、制定过程
本次《规划》编制由生态环境局舞钢分局委托第三方单位编制,编制过程中召开了《规划》编制座谈会,邀请了舞钢市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局、林业局、统计局、交通局、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水利局、文旅局、住建局、城市管理局等单位参加,向各单位说明了规划编制的意义和重要性,充分征求了各单位的意见。《舞钢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完成后,由生态环境局舞钢分局将征求意见稿发送上述单位征求各单位意见,并根据各单位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形成了《舞钢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规划》(评审稿),由生态环境局舞钢分局邀请了河南城建学院刘章现教授、袁英贤教授、梁峰副教授进行了评审,形成了《舞钢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规划评审意见》,由编制单位根据评审意见修改最终形成终稿。2024年1月18日经市政府第21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
主要内容
一、回顾 “十三五”:
(一)环境质量跃升
“十三五” 期间,舞钢市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成绩斐然,为 “十四五” 的持续奋进筑牢了根基。在大气环境质量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突破,2020 年全年优良天数高达 292 天,优良率达到 79.8%,这两项关键指标不仅在平顶山市独占鳌头,位居首位,在全省优良天数排名中也位列第 22 位,展现出良好的空气质量水平。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精细控制在 45 微克每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平均浓度降至 78 微克每立方米,相较于 2015 年,分别取得了 27.8% 与 45.2% 的显著降幅,二氧化硫(SO2)年平均浓度更是低至 7 微克每立方米,较 2015 年大幅下降 69.6%,氮氧化物(NOX)年平均浓度为 17 微克每立方米,降幅同样达到 45.2%,这些数据背后是舞钢市对大气污染防治的坚定决心与有效举措。
水环境质量同样取得了亮眼成绩,水质提升态势明显,出境水断面始终稳定达标。2020 年,石漫滩水库国控断面水质成功达到地表水 Ⅲ 类标准,八里河石庄桥省控断面水质也稳定在地表水 Ⅳ 类标准,为区域水生态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常年维持在 100%,确保市民饮水无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曾经困扰城市的水体黑臭问题得到有效治理,河湖水生态环境焕然一新。
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这得益于舞钢市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长期坚守,通过严格的管控措施,防止了土壤污染恶化,为农业生产、生态安全构建了稳定的基础,使得土壤生态系统能够持续为城市发展提供支撑。
(二)防治攻坚得力
舞钢市在污染防治攻坚行动中全力以赴,展现出强大的执行力。“散乱污” 企业动态清零专项行动成效显著,精准发力整治取缔了 274 家 “散乱污” 企业,从源头上削减了污染源头,净化了产业发展环境。“河长制” 全面落地生根,借助 “手机巡河” 软件赋能,2020 年各级河长累计巡河 13800 人次,清理河道 71.27 公里、沟渠 6.5 公里、坑塘堰坝 10 处(座),垃圾、杂草、漂浮物等共计 6282 平方米,实现了对河道的精细化、常态化管理,确保河湖水系的清洁畅通。
工业污染防治多点开花,2020 年累计完成 10 个挥发性有机物(VOCs)无组织排放治理项目,有效遏制了 VOCs 对大气环境的侵蚀;4 个非电行业提标改造、25 个工业炉窑专项治理以及 42 个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治理项目稳步推进,钢铁、水泥行业废气超低排放改造更是为工业治污树立了标杆,这些举措极大地降低了环境空气污染指数,守护了蓝天白云。
在危险废物管控领域,同样做到了万无一失,纳入统计的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始终保持在 100%,放射源辐射事故零发生率,危险废物重点产生单位和经营单位的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也达到了 100%,严密的监管体系确保了这些潜在的环境风险源得到有效管控,不会对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威胁。
(三)绿色发展进阶
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舞钢市 “十三五” 发展的各个脉络。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大刀阔斧,坚决压减低效和过剩产能,为新兴的生态旅游、健康养老及清洁循环型产业腾出发展空间,推动产业结构向绿色、高端迈进。能源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全市 35 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全部清零,累计推动 20158 户完成 “双替代” 任务,实现集中供暖 74 万平方米,清洁能源在供暖领域逐步占据主导,煤炭消费总量得到有效控制。
土地结构调整有序推进,退耕还林累计达 0.31 万亩,森林抚育面积达到 1 万亩,绿色植被的增加不仅美化了环境,还为空气净化、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提供了有力支撑。交通运输结构的绿色转型同样引人注目,淘汰国三柴油车 69 辆,促使企业货物运输公转铁 80 万吨,全市 206 台公交车辆全部更新为新能源公交车辆,大幅减少了交通运输领域的污染物排放,城市道路上的绿色出行成为新风尚。
工业能效、水效大幅提升更是绿色发展的有力注脚,2020 年全市规上企业煤炭消费总量降至 17.09 万吨,较 2015 年下降约 44.8%,超额完成既定目标任务;截至 2020 年年底,风电项目装机规模达到 76 万千瓦,光伏装机规模也攀升至 52.5 万千瓦,清洁能源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四)生态保护加力
生态保护在 “十三五” 期间全方位加力,截至 2020 年年底,舞钢市林地总面积拓展至 32.53 万亩,活立木蓄积总量增长至 121 万立方米,相较于 2015 年,分别增加了 24 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跃升至 40.2%,较 2015 年提升了 4.78 个百分点,城区绿化同样成绩斐然,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 41.4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 12.406 平方米,城区主干道道路绿化达标率高达 82.8%,城市处处绿意盎然,生态空间不断拓展。
农村生态建设扎实推进,完成 6 个乡镇(街道)14 个行政村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让农村居民喝上放心水;12 条 “四好农村路” 的建成,打通了农村发展的脉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成效显著,化肥、农药施用量大幅下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高达 92.6%,全市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 85.6%,81 家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完成治理任务,粪污处理利用设施配套率达 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 95% 左右,实现了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减少了对土壤、水体的污染。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 96.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 53.7%,城乡环卫一体化格局初步成型,成功创建人居环境改善示范村 96 个、达标村 48 个,创建比例达 79.5%,还有 1 个全国生态文化村、8 个国家级森林乡村和 15 个省级森林乡村脱颖而出,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生态宜居成为乡村的新名片。
二、直面问题与机遇:
(一)现存短板
在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舞钢市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果尚不稳固,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空气环境质量形势严峻,尽管 “十三五” 期间在平顶山市名列前茅,但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和全年优良天数波动起伏,臭氧污染异军突起,成为新的 “心腹之患”,细颗粒物与臭氧的协调控制迫在眉睫。
水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如同负重登山,困难重重。地表水断面水质如 “跷跷板”,部分时段难以稳定达标,水资源匮乏如 “紧箍咒”,除滚河外,多数河流生态补水稀缺,近乎干涸,生态流量几近于无,自净能力微弱,城乡污水处理设施与收集管网存在 “短板”,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压力山大。土壤、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更是任重道远,需久久为功。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亟待提升,产业结构偏重,低碳转型之路崎岖坎坷。舞钢市作为国家重要的特厚特宽钢板科研生产基地,钢铁及采矿业在经济总量中占比较高,2020 年,三次产业结构呈现 “二产独大” 格局,第二产业占比高于全省平均 8.9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低于全省平均 9.1 个百分点,生态农林业、绿色服务业等绿色产业尚在襁褓,绿色低碳模式如 “空中楼阁”,碳减排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刚性约束,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发展质量刻不容缓。
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与生态经济基础薄弱,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参差不齐,部分设施年久失修、设备损坏、运维管理不到位,枣园社区、丰台社区污水处理站停运,多数村庄污水管网和处理设施缺失,如同 “断壁残垣”。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等工作刚起步,生态农林、绿色低碳产业、绿色服务等生态经济产业萌芽待发,绿色竞争优势 “无影无踪”。
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与环境治理体系有待强化完善,环境治理机制与能力薄弱,机动车污染防控 “链条” 松散,生态环境监管力量与任务 “天平失衡”,监管监测信息化建设滞后,“三线一单、规划环评、项目环评、排污许可、监察执法” 五位一体的环境管理体系 “漏洞百出”,科技创新支撑乏力,监测机构能力不足,执法车辆和仪器设备短缺,农村生态环境监管 “形同虚设”,多元环境治理体系亟待构建完善。
(二)发展机遇
尽管困难重重,但 “十四五” 时期,舞钢市生态环境保护也迎来诸多重大机遇,恰似 “柳暗花明又一村”。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如春风化雨,滋润大地,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全社会保护生态环境的合力坚如磐石,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筑牢根基。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为绿色转型、低碳循环发展开辟新航道,注入强大动力,如同扬帆起航的巨轮,驶向可持续发展的彼岸。
统筹推进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保障愈发全面,为经济与生态协同发展提供有力抓手,如同握紧双拳,精准发力。
生态环境工作能力与手段不断进阶,生态保护 “铁军” 队伍茁壮成长,污染防治攻坚战积累的丰富经验,为打好 “升级版” 污染防治攻坚战备足弹药,积累深厚底蕴。
环境管理工作迈入法治化、制度化新阶段,为全面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如同搭建高楼大厦的基石,稳固可靠。
三、规划核心任务:
(一)产业转型领航
舞钢市围绕产业转型,精心谋划布局,力求通过低碳、升级、绿色发展,重塑产业格局,为生态经济崛起奠定基石。
1. 低碳驱动变革
舞钢市入选河南省碳达峰试点市,这是其低碳发展征程中的关键一步,自 2022 年起的三年建设期内,紧锣密鼓地制定碳排放达峰实施方案,明确了达峰目标、规划了路线图并细化了主要任务,为全市低碳转型锚定方向。重点行业企业,如舞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等大型国有企业纷纷响应,量身定制碳达峰行动方案,在行业内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推动重点行业、企业积极开展碳排放强度对标活动,形成你追我赶的低碳发展氛围。
在控制重点领域温室气体排放上,舞钢市毫不手软,对 “两高一低” 项目实行清单管理,如同给潜在污染源 “戴上紧箍咒”,分类处置、动态监控,确保其符合绿色发展要求。一方面,深挖存量项目潜力,督促企业改造升级,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推动能效水平向国内乃至国际先进水平看齐;另一方面,在新增项目上严格把关,按照国家和省市标准,实施节能、环评审查,从源头控制碳排放。
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节能低碳工艺、技术、装备成为企业 “新宠”,探索建立以碳排放、化石能源消费控制为约束的减排机制,促使企业绿色转型。能源结构优化大刀阔斧,煤炭消费总量被严格管控,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如火如荼,风电、光伏、地热等项目纷纷落地,为能源清洁化注入强大动力。建筑领域同样开启节能变革,提高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标准,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降低建筑能耗。交通运输领域加速向绿色低碳转型,推广低碳物流,完善公共交通体系,加强城市与郊区公交衔接,减少碳排放。农业领域也不甘落后,提高标准化规模种植养殖水平,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为应对气候变化贡献力量。
为提升适应气候变化能力,舞钢市双管齐下。在农业领域,强化农业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确保粮食安全,通过优化种植养殖方式,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在城乡建设领域,提升极端气候事件监测预警、防灾减灾综合评估能力,保障城乡基础设施安全。同时,巧妙运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增强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行动多点开花。农林业领域,积极发展生态循环畜牧业,全市 98% 的畜禽规模饲养场与土地经营相结合,实现粪污资源化循环利用,既减少污染,又提升土壤肥力;持续推进国储林提质增效,实施造林 “灭荒” 工程,加快支鼓山生态综合整治等项目建设,森林碳汇能力稳步提升。矿山领域,积极开展矿山生态修复,鼓励社会资本投入,修复历史遗留矿山生态,让矿山重披绿装,增强生态系统碳汇功能。
舞钢市还积极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组织建材、钢铁、造纸等行业重点企业报送温室气体排放报告,配合开展排放核查,逐步融入碳交易市场,以市场机制推动企业减排。通过发挥碳达峰试点市示范作用,舞钢市致力于打造 “绿色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引领区、碳达峰碳中和开放创新示范区、全领域全过程低碳发展先行区”,为全省乃至全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贡献舞钢智慧与经验。
2. 产业升级赋能
舞钢市精心勾勒 “一心两轴一带多区” 产业发展蓝图,旨在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协同发展。“一心” 作为综合服务中心,即中心城区,发挥着核心辐射作用;“两轴” 中的综合产业发展轴贯穿市域,依托中心城区南北延伸,串联各个产业片区,带动市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工业加工产业轴则以中部综合发展区为核心,连接矿产和轻工产业园区,外接平顶山市和漯河市,成为 “洛平漯产业带” 上的重要节点;“一带” 串联多个旅游景区,构建休闲旅游发展带,为文旅产业发展串起 “珍珠链”;多区涵盖静脉循环产业区、光伏发电产业区等多个特色区域,各展所长,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
在产业结构优化上,舞钢市聚焦 “一黑一白一绿” 主导产业,持续延链补链强链,塑造特种钢铁、现代纺织、肉鸽、白茶等区域品牌。围绕特钢及特装制造和精纺及纺织服装两大主导产业,完善新型产业体系,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特钢及特种装备研发生产基地、中国紧密纺纱线生产基地。同时,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以文旅、康养为重点推进全域旅游建设,构建舞钢大休闲生态圈,吸引八方游客,打造全国知名的工业观光研学和山水康养旅居目的地。
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淘汰压减工作坚决有力,落实生产者责任制度,对不达标的落后产能,依法依规关停退出,为新兴产业腾出发展空间。原则上,对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新增产能严格管控,从源头上防止产能过剩,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绿色迈进。
开发区和产业园区升级改造步伐加快,推行 “产业园区 + 科技企业孵化器 + 产业基金 + 新型研发机构” 运行模式,培育 “专精特新” 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产业发展注入创新活力。深化企业分类评价,倒逼落后产能和低效资产 “腾笼换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园区内,废物循环体系和物质能量优化利用体系不断完善,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积极推进,污水处理、热电联供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备,清洁生产全面推行,为产业绿色发展筑牢根基。
3. 绿色模式深耕
舞钢市严格落实 “三线一单”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这是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 “指挥棒”。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完善管控体系,落实动态更新机制,将 “三线一单” 贯穿于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环境风险防控等工作全过程,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在重点生态功能区,强化生态保护和修复,守护生态屏障;在农产品主产区,严控开发强度,保护耕地资源;在城市化发展区,推动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打造宜居城市。
能源结构优化是舞钢市绿色发展的关键一环,围绕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实行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严控煤炭消费总量,积极拓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版图。在天然气推广上,加快城镇居民、公共服务采暖等领域 “气代煤”,推进农村天然气入户工程,多管齐下扩大天然气供应覆盖面,提高普及率。太阳能与风能资源开发利用成效显著,多个重点项目,如国电投(天津)分布式能源有限公司 100MW 风电场项目、舞钢中加矿业 25MW 光伏发电项目等加速推进,为能源结构绿色转型添砖加瓦。地热能开发稳步起航,在有条件区域建设利用地热能采暖项目,探索多元化能源利用路径。
深化重点领域节能减排,舞钢市向 “两高” 项目坚决说 “不”,以钢铁、建材等行业为重点,开展全流程清洁化、循环化、低碳化改造,推动工业绿色升级。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对工业炉窑能源替代提出明确要求,推广清洁能源、余热利用等,降低能耗。高耗能、高耗水行业对标提升行动持续开展,实施能效、水效领跑者行动,激发企业节能节水积极性。农业、建筑业、服务业等领域清洁生产全面推进,农业领域节水增效、清洁能源替代成效初显,食用菌等种植业及农副产品加工行业燃煤设施清洁能源替代稳步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备受重视,洁净型煤质量监管不断加强。
绿色交通运输模式构建加速,舞钢市对全市作业车辆进行全面排查,分类施策推动新能源车辆应用。公交、市政、环卫等领域新增及更新车辆向纯电动化迈进,邮政、出租等领域原则上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车,党政机关和公共机构公务车辆更新优先选用新能源汽车,为城市道路增添绿色风景线。同时,加快城市充电桩建设,构建适度超前、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充换电基础设施体系,满足电动汽车充换电需求,为绿色出行保驾护航。
一系列绿色发展工程扎实推进,为舞钢市生态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重点行业绿色改造工程,如河钢集团舞钢公司烧结机烟气循环利用项目,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燃煤清洁化替代工程,像舞钢市农村天然气工程,改善能源结构,减少燃煤污染;生态保护工程,如舞钢市中央公园项目、舞钢市石漫滩水库综合治理及上游河道生态治理项目,美化城市环境,提升生态品质,助力舞钢市迈向绿色发展新征程。
(二)大气治理攻坚
舞钢市聚焦大气污染防治,精准施策,多管齐下,全力守护蓝天白云,为市民营造清新的空气环境。
1. 协同控污增效
面对大气污染防治的复杂形势,舞钢市精准把握 PM2.5 和臭氧协同控制这一主线,深化固定源、移动源、面源治理,全力推进氮氧化物与挥发性有机物协同减排,向着 PM2.5 和臭氧 “双控双减” 目标奋勇前行。通过持续优化治理策略,巩固城市空气质量提升成果,确保到 2025 年,全市优良天数比例、PM2.5、PM10 浓度下降幅度圆满完成上级考核任务,并持续向好。
在协同管控上,舞钢市充分考虑 PM2.5 和臭氧污染的区域传输规律与季节性特征,实施差异化精细化协同管控策略,如同量体裁衣。夏季臭氧污染高发期,针对性加强工业涂装、家具制造、汽车修理、餐饮和油品储运销等行业 VOCs 管控,制定精准减排措施,遏制臭氧污染势头;秋冬季 PM2.5 污染严峻时,严格落实重点行业重污染天气绩效分级分类管控办法,修订完善应急减排清单,与省市动态更新机制无缝对接,对不同治理水平和排放强度的工业企业精准施策,实施差异化管控,确保污染减排效果最大化。
2. 工业治污升级
工业污染防治是大气治理的关键战场,舞钢市在此领域持续发力,推动钢铁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为工业绿色发展树立标杆。对已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钢铁、水泥行业,加强巩固成效,对未达标的企业,依法依规实施差别化电价、水价政策,督促其加快改造步伐,确保重点涉气排放企业烟气旁路规范设置,无法取消的安装在线监管系统,实现排放全过程监控。
规范重点行业企业大气污染防治绩效分级管理,加强动态管理,让 A/B 级企业的激励政策落地生根,发挥先进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加大对 C 级企业帮扶指导力度,助力企业 “梯度达标”,提升行业整体治污水平。
工业锅炉、炉窑深度治理稳步推进,新建、扩建、改建项目严格环境准入,配套高效环保治理设施,从源头控制污染。按照 “淘汰一批、替代一批、治理一批” 原则,深入推进现有工业锅炉、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鼓励清洁能源供热,减少燃煤污染。对燃气锅炉、生物质锅炉分别提出明确改造标准,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如 4 蒸吨及以上燃气锅炉、燃气直燃机完成低氮改造,生物质锅炉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为大气环境减负。
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治理全面强化,针对钢铁、水泥、建材等重点行业,在原料运输、贮存、装卸等各个生产环节,全面落实 “五到位、一密闭” 要求,即密闭到位、围挡到位、苫盖到位、喷淋到位、车辆清洗到位、路面硬化到位,实现无组织排放全流程控制、收集与净化处理,减少扬尘污染。
“散乱污” 企业综合整治常抓不懈,按照省和平顶山市要求,持续开展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对 “散乱污” 企业分类处置,淘汰落后产能,整合提升潜力企业,杜绝死灰复燃、异地转移,保持 “动态清零” 高压态势,净化产业发展环境。
在其他涉气污染物治理上,舞钢市同样毫不懈怠,加强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橡胶塑料制品等行业恶臭污染防治,开展重点企业和园区恶臭气体监测,摸清大气氨重点排放源,为精准治污提供依据。积极推进工业烟气中多种非常规污染物强效脱除技术研发及应用,加强生物质锅炉燃料品质及污染物排放管控,淘汰不合格生物质锅炉,全方位削减涉气污染物排放。
3. VOCs 全程围剿
VOCs 治理是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一环,舞钢市构建全过程综合控制体系,向 VOCs 污染发起总攻。源头替代上,大力推动工业涂装、家具制造等重点行业采用低(无)VOCs 含量或低反应活性的原辅材料,如符合国家标准的涂料、胶粘剂、清洗剂等,从源头削减 VOCs 产生量,加强生产销售环节监管,打击劣质产品,确保源头替代实效。
无组织排放控制上,对含 VOCs 物料储存、转移等五类排放源精准管控,通过加强密闭管理、推进先进工艺、提高废气收集率、控制设备泄漏等措施,削减无组织排放。鼓励企业采用多种技术组合工艺建设治污设施,提高 VOCs 治理效率,如吸附、燃烧、冷凝等技术联用,实现达标排放。
全过程精细化管理深入实施,针对涉 VOCs 重点工业园区和企业集群,因地制宜制定 “一园一策” 综合治理方案,推动园区整体治污升级。强化企业帮扶指导,落实 “一厂一策” 制度,健全企业内部考核制度,提升企业自主治污能力。开展成品油排查,取消非必要废气排放系统旁路,减少 VOCs 泄漏。鼓励建设集中涂装中心等,实现 VOCs 集中高效处理,提升治理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汽修行业 VOCs 综合治理和餐饮油烟污染治理持续推进,减少生活源 VOCs 排放,守护城市清新空气。
以神州永达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VOCs 物料源头替代项目为代表,舞钢市众多企业积极行动,在 VOCs 治理上探索创新,为全市大气环境改善贡献力量,展现出坚决打赢 VOCs 治理攻坚战的决心与行动。
4. 面源移动源防控
在面源污染防控上,舞钢市紧盯散煤、扬尘、农业氨等关键领域,实施全链条监管、精细化治理。散煤整治持续加力,对散煤销售、运输、使用环节全程动态监管,防止散煤 “死灰复燃”,确保散煤治理改造成效持久,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划定清晰,散煤动态清零,从源头遏制燃煤污染。
扬尘治理精细化推进,建筑、市政、拆除等各类施工工地扬尘污染防治纳入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范畴,严格落实 “六个百分之百” 要求,即工地周边围挡、物料堆放覆盖、土方开挖湿法作业、路面硬化、出入车辆清洗、渣土车辆密闭运输,对扬尘管理不到位的企业实施信用惩戒,规模以上土石方建筑工地安装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系统,与主管部门联网,实现实时监控。城市拆迁工程、线性工程等按照规范流程作业,采暖季城市建成区施工工地严格执行 “封土行动”,减少扬尘污染。交通干线公路扬尘专项整治、裸露地面和料场堆场整治、绿色矿山创建等工作协同推进,全方位降低扬尘污染。
农业氨污染控制精准发力,推进养殖业、种植业大气氨减排,从源头优化化肥、饲料结构,推广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如种养结合,根据农田消纳能力调整畜禽养殖布局和规模,提高有机肥施用比例,减少农业氨排放。对大型规模化养殖场提出明确减排目标,力争到 2025 年大气氨总量削减 5%,守护乡村清新空气。
移动源污染治理全面强化,舞钢市统筹推进 “车、油、路” 一体化监管,向柴油车污染 “亮剑”。全面实施重型车国六排放标准、非道路柴油移动机械第四阶段排放标准,加速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柴油和燃气货车,减少尾气排放。加强油品质量监督检查,推动加油站安装油气回收自动监控设备,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实现油品全流程监管。充分发挥机动车综合监管平台、移动遥感检测车和固定遥感检测功能,提升 “天地车人” 监管水平,规范国省道路检查点位设置,推动大宗物料运输企业安装门禁系统,推进 I/M 制度落地,形成检测与维修闭环管理,确保车辆尾气达标排放。
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治理持续深化,开展生产、进口、销售环节监督检查,消除未登记或冒黑烟工程机械,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建立重点使用场所台账,鼓励深度治理和淘汰高排放机械,加快信息采集任务完成,减少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为大气环境筑牢防护网。
5. 应急体系升级
面对重污染天气挑战,舞钢市强化区域联动,与省和平顶山市紧密协同,根据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迅速响应,协同应对,切实提高应急响应能力,推动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动态更新机制,确保清单精准有效,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利用无人机等高科技手段突击检查,确保减排措施落实到位。
实施 “一厂一策” 清单化管理,为企业量身定制应急方案,细化到各工艺环节,确保可操作性强。加强钢铁、水泥、冶炼、建材等重点行业污染管控,在重污染天气下,严格限制生产活动,削减污染物排放。强化运输环节源头管控,涉及大宗物料运输的重点用车企业实施应急运输响应,合理安排运力,提前储备生产物资,减少运输环节污染排放,最大限度降低重污染天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以舞阳新宽厚钢板有限责任公司加热炉脱硫脱硝改造工程为例,在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下,企业通过升级改造治污设施,严格落实减排任务,展现出舞钢市工业企业在应对重污染天气中的责任担当与实际行动,为守护蓝天白云贡献力量。
(三)水环境提升行动
舞钢市秉持系统治水理念,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通过多维度治理,绘就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的水生态画卷。
1. 饮水安全保障
饮用水安全关乎民生福祉,舞钢市全力守护水源地安全。在城镇集中供水水源地保护上,聚焦田岗水库,实施周边环境综合整治,涵盖荒山绿化、村庄整治、山洪沟治理等多方面,如同为水库穿上 “防护服”,确保水质安全。加强城镇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水、末梢水全过程管理,建立严格的水质监测体系,每季度至少向社会公开 1 次水质状况,让市民喝得放心。加快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
四、保障规划落地:
(一)组织领导领航
各级政府作为规划实施的关键 “掌舵手”,肩负着主体责任,需将规划落实视为核心任务,统筹协调各方资源,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推进体系。一方面,在内部要强化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职责,避免出现推诿扯皮现象,确保规划实施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另一方面,对外要做好跨区域、跨部门的协调联动,与周边城市、上级部门以及相关职能单位紧密合作,形成协同推进的强大合力。
各部门之间的协同联动犹如精密齿轮组,环环相扣。生态环境部门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提供技术指导与监管支持;发展改革部门则应着眼宏观布局,为生态经济项目立项、审批开辟绿色通道;财政部门负责资金保障,确保各项环保工程、产业转型项目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其他部门同样要依据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共同推动规划落地生根。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联合开展专项行动等方式,加强信息共享与沟通协调,让规划实施在各部门的紧密配合下一路 “绿灯”,稳步前行。
(二)资金投入护航
在资金保障层面,落实生态环境领域与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要求是基础。这意味着要清晰界定各级政府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财权与事权,确保财政资金投入精准、高效,基层生态环保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得到切实增强,避免出现 “财权事权不匹配,基层有心无力” 的困境。
争取将重大项目纳入国家、省级项目库,如同为项目找到了资金 “富矿”。积极申请国家资金、省专项资金、平顶山市配套资金等,充分利用上级政策红利,为规划实施注入强大资金动力。拓宽投融资渠道,则是开启多元化资金 “活水” 之源。综合运用土地、规划、金融、价格等政策工具,引导社会资本涌入生态环保领域。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准公益性和公益性环境保护项目,让专业的社会资本在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生态修复等项目中一展身手;鼓励设立环境保护基金,汇聚社会闲散资金,为环保科技创新、生态产业培育提供资金支持,确保规划实施资金充足,一路畅行无阻。
(三)评估考核校准
建立科学严谨的规划实施工作评估和考核机制,是保障规划精准 “导航” 的关键。按照 “年度督导、中期评估、及时通报” 原则开展的动态评估,如同为规划实施安装了精准 “导航仪”。年度督导可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中期评估于 2023 年展开,全面审视规划执行情况,对实施进度、效果进行量化评估,找出偏差与不足;终期评估在 2025 年年底进行,为规划实施画上完整句号,总结经验得失。
在评估过程中,对重大项目的动态调整尤为重要。随着外部环境变化、政策调整,部分项目可能面临实施困境,此时需及时调整项目库,对因客观原因无法实施的项目果断移除,确保规划资源集中于可行、高效的项目上。通过对规划指标和任务完成情况的严格跟踪考核,以 “考核指挥棒” 引导各部门聚焦目标,精准发力,保障规划朝着预定方向稳步前行,最终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双赢蓝图。
(四)监督机制兜底
畅通监督渠道,是为规划实施打造全方位 “监督网”。行政监察部门要充分发挥监督执纪职能,对规划实施中的不作为、乱作为现象严肃问责,确保公职人员履职尽责;统计部门提供精准数据支持,为监督提供量化依据,让监督有理有据;审计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严格审计,确保每一笔环保资金都用在刀刃上,防止资金挪用、浪费现象。
社会各界监督是推动规划实施的重要力量。媒体作为 “瞭望哨”,要及时曝光规划实施中的问题,发挥舆论监督威力;社会组织、专家学者可凭借专业知识,为规划实施建言献策,提供智力支持;公众作为规划实施的直接受益者,要充分调动其参与积极性,通过举报热线、网络平台等方式,鼓励公众对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实时公开规划完成情况,让公众知情权得到保障,形成全民监督的良好氛围,为规划实施 “保驾护航”,促使舞钢市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经济发展规划蓝图一步步变为美好现实。
五、解读机关及解读人
1、解读机关:生态环境局舞钢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