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3月29日在舞钢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舞钢市人民政府市长 朱志骞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20年工作回顾和“十三五”发展成就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在平顶山市委市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运行持续回稳向好,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全市生产总值140.9亿元,增长3.5%,增速位居平顶山第三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2亿元,增长12.9%,增速位居平顶山第三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7%,增速位居平顶山第一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162元,增长4.9%,增速位居平顶山第一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评价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市,赋予156项省辖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扎实开展疫情防控,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成果。
应对疫情快速有力。省、平顶山市发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号令后,我们迅速行动,周密部署,成立疫情防控指挥部和8个工作专班,快速启动一级响应。坚持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创新“四类人员两种途径”工作法,采取“十户联防”等措施,织密扎牢城区、农村和交通三道防线,建立上下联动、高效运转的市乡村三级防控责任体系,全市上下勠力同心,众志成城,取得了“零感染、零确诊”的优异成绩。为保证生产生活必需品的储备充足,创新实行“六货联动、全力保供”举措,得到副省长何金平批示肯定。
复工复产及时有序。创新“六必须”“六举措”工作法,域内工业企业率先在平顶山实现复工复产,获平顶山市委书记周斌批示表扬。积极响应上级返岗就业的决策部署,组织农民工2.1万人及时返岗就业,既支持了企业发展,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典型做法在央视报道。落实各项援企惠企政策,搞好企业生产调度,二季度经济指标由负转正,为下半年企稳回升奠定了良好基础。
常态化防控持续巩固。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落实人、物同防,加强农贸市场、进口商品、冷链物流等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的管控,强化重点人群排查管理,有效切断疫情传播途径。通过开展防疫实战应急演练、强化防控物资储备、完善疫情应急救治体系等举措,保证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坚持二产强市、一产三产富民,着力抓好产业培育,经济基础更加巩固。
工业经济稳步增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达到71家。中加公司年产122万吨生铁产能置换、泰田重工三期、新希望180平方米烧结机超低排放改造等项目建成投用,舞钢公司加热炉、淬火热处理生产线、龙山纺织智能化改造等项目加快推进。真源制衣二期等项目建成投产,拟投资15亿元以上的公铁智慧物流港项目完成规划设计。全市棉纺规模突破100万锭,被中国棉纺织协会命名为中国紧密纺纱线生产基地。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双双晋升省定二星级,产业集聚区创成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特色农业优势突显。实现粮食总产17.95万吨。创成16.9万亩的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荣获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市。成功申报舞钢鸽业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天成鸽业荣获国家肉鸽养殖标准化示范区。“舞钢鹁鸽”农产品地理标志通过登记评审。“灵珑山”白茶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证书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在第21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上夺得金奖。建成杨庄食用菌、金菇食用菌产业基地。
服务业发展取得突破。新增入库服务业企业18家,达到108家。与宿联中国、过云山居等国内民宿一线品牌合作,启动建设高端民宿集群3个,孤山寨民宿集群项目开工建设。姬庄村被评为省乡村旅游特色村,百草园创成3A级旅游景区,楼子沟运动小镇、花博园创成2A级旅游景区。二郎山景区通过国家级服务标准化项目终期验收。全年旅游综合收入29.85亿元,增长98.97%。
(三)坚持抓招商、上项目、强保障,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快速拉动经济增长。
招商引资基础不断夯实。修订完善招商引资优惠奖励办法,激发招商引资活力。围绕钢铁、纺织产业绘制“四张图谱”,成立招商专班,开展“四个拜访”。通过拜访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纺织协会、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等名校和科研机构,为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招商奠定了基础。建立舞钢籍在外成功人士名录,大力开展精准招商、以商招商、亲情招商。全年新开工招商项目60个,累计到位省外资金190.1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312万美元,圆满完成平顶山下达目标任务。
项目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抓住国家加大投资补短板的重要窗口期,加强与金融机构、央企、国企的合作,谋划项目融资近100亿元。建立健全“四比四看”常态化推进机制,全年实施省重点项目7个,完成年度投资70.3亿元,占目标的136.5%;平顶山重点项目35个,完成年度投资122.3亿元,占目标的110%;谋划纳入2021年省重点项目8个,总投资270亿元。在平顶山重点项目建设“四比四看”活动中持续保持领先。
要素保障能力得到强化。建立供地保障专班,开展闲置低效用地盘活清零行动,完成土地供应2480亩,满足了项目用地需求。开展“双违”整治行动,全年集中拆除违法建筑45.7万平方米,位列平顶山各县(市)第一位,为项目建设腾出了空间。利用产业集聚区规划修编契机,加快推进产城融合,规划布局了一大批生活配套设施项目。启动了南部工业园区建设,着力打造新的钢铁装备制造园区。举办“春风送岗”招聘会等活动,帮助企业招引人才,解决用工难题。
(四)坚持城乡贯通、补短板惠民生,着力优化外部环境,城乡面貌加快改善。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开展城市病体检,广泛征求民意,梳理出一揽子“补短板惠民生”项目,首批开工项目14个,总投资50亿元,美丽小镇、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陆续开工。建设路提档升级、停车场等项目加快建设。国道345、省道327、省道228、城区供水管网等项目已完成过半。南水北调引水工程主体完工。
乡村建设不断提升。加紧编制全市国土空间规划、乡镇规划、村庄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启动总投资4.2亿元的10个美丽小镇建设项目,以3条乡村振兴精品示范带、21个精品村为带动,围绕“一村一韵”持续发力,创建农村人居环境省级示范村96个,达标村48个,占比达到79.5%,在平顶山农村人居环境观摩评比活动中荣获第一名。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十个坚持十个杜绝”先进模式,被农业农村部刊发,副省长武国定批示推广。覆盖14个行政村、惠及1.1万人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全部完工。建成“四好农村路”44.5公里,荣获省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示范市。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强力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八里河省控面、石漫滩国控面水质总体稳定达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合格率100%。PM10、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78和45微克每立方米,分别同比下降15和7微克每立方米;优良天数292天,同比增加58天;优良天数和综合指数排名平顶山第一位,累计获奖励资金1620万元。
(五)坚持深化改革、大胆创新,着力优化内部环境,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深化“放管服”改革,清理各部门证明事项81项,1765个事项实现不见面审批,800个事项实现全省通办,29个事项实现乡级便民中心可办,9个事项实现村级便民站可办,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建立首席服务员制度,县级干部分包联系重点企业,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设立帮办中心,围绕企业开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提供全流程帮办服务。全面落实应对疫情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累计减税降费2.2亿元,为全市企业办理续贷16.3亿元,为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221笔、2.1亿元。
重点改革持续深化。加快产业集聚区改革,按照“管委会+公司”模式制定改革方案,推进“二次创业”。实施农业农村改革,出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管理办法,赋予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权能。深化国有平台公司改革,完成国有资产尽职调查、国有平台公司股权划转,国有平台公司资产进一步优化,融资能力进一步增强。乡镇街道全部成立国有平台公司,破解了乡镇街道收入无门的困境,增强了发展经济和完善基础设施的能力。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年科技经费支出3131万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4.6%,增速6.3%。持续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家,神州重工获批建立全省首批中原学者工作站。创新扶贫资产“六权”同确管理机制,被国务院扶贫办刊发,得到副省长武国定批示推广。强化水库管理体制创新,荣获全国第一批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市。创新全国独有的融资模式,与央企合作,一举破解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的资金难题。
(六)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
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统筹推进扶贫政策落实,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15548元,教育、文化、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全部达到或超过省平均水平,在全省考核中持续位居第一方阵。
社会保障不断健全。认真落实促进就业政策,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返乡务工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城镇新增就业5646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537人。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月570元、355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分别参保14.8万人、26.27万人。不断健全养老服务,新设立社区日间照料中心4个,养老服务站1个。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全年民生事业支出20.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2%。招聘教师241人,新建农村教师周转宿舍130套,杨庄实验小学、尹集埂上村小学教学楼建成投用,武功中心小学完成迁建。“两筛”“两癌”免费筛查分别惠及8254人、6170人。建成社会足球场6个。成功续办水灯节和乡村文化节。
社会治理全面加强。着力化解政府债务,综合债务率降至37%,控制在省定标准以内。扎实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市人民调解委员会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圆满收官。12345政务服务热线开通试运行,便民服务效率大幅提升。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妥善处置非法集资、问题楼盘、信访积案遗留问题,社会大局保持平稳,荣获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市。
各位代表!
这一年,我们全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零感染、零确诊”的优异成绩。这一年,我们先后拜访了国家级行业协会、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产业发展把脉问诊,理清了产业发展重点,指明了产业发展方向。这一年,我们多次组织赴省内外先进县市考察学习,对标先进,查找差距,凝聚共识,加快发展,形成了人心思变、人心思干的浓厚氛围。这一年,我们隆重纪念撤区建市30周年暨开发建设50周年,重温半个世纪的奋斗历程,展望催人奋进的美好愿景,全市上下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期待,豪情满怀。这一年,面对爬坡过坎的压力,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克难奋进,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成就,“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总体完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舞钢奠定了坚实基础。
回顾过去,五年来,我们成绩辉煌!
这五年,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我们聚焦重返平顶山第一方阵,晋位次、争上游、走前列,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3.7%;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4.5%。2019年省委省政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首次考核评价以来,排名连续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这五年,产业发展加速升级。我们高质量推进制造业发展,特钢及装备制造主导产业集群营业收入突破300亿元大关。我们坚持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累计创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家、省级研发中心4家。我们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13万亩,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创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我们加快实施全域旅游,4A级景区达到3家,累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9.7亿元。
这五年,资金保障不断增强。我们全力组织收入,持续挖潜增收,在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的基础上实现综合治税1.97亿元,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由56.7%提升到74.4%;政府性基金收入从五年前的不足1亿元大幅提升至10.9亿元,为争取更大规模专项债拓展了空间。累计向上争取补助资金63.4亿元,建成了一批教育、医疗等惠及民生的重点项目。与国开行、农发行等重点金融机构建立稳固紧密的合作关系,邀请专业金融管理人才到我市挂职交流,增强我市间接融资能力,截止2020年底实现间接融资近100亿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这五年,三大攻坚成效显著。我们聚焦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力决胜脱贫攻坚,聚力改善生态环境,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取得了决定性成果。累计脱贫7391户、21606人,3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绝对贫困人口全面清零,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PM10和PM2.5平均浓度、优良天数持续位居平顶山第一方阵,水和土壤环境质量持续稳定达标。金融领域和社会领域风险得到稳妥化解,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这五年,城乡面貌不断改善。我们坚持城乡融合、全域规划,顺利通过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被确定为省百城提质试点市、乡村振兴示范市,跨入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市行列。完成石漫滩国家湿地公园清淤堆岛、环湖栈道、音乐喷泉升级改造和刘山公园提档升级,周南高速(舞钢段)、水袁线、钢城路大修工程建成通车,191个行政村实现公交车全覆盖,城市公交车全部实现电动化。累计造林面积5万余亩,创成全国生态文化村1个、国家级森林乡村8个、省级森林乡村15个。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在平顶山率先投入运行,顺利通过省级预验收。
这五年,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我们坚持惠民生、增福祉,高质量办好民生实事,民生支出累计84.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稳定在70%以上。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4%。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以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8%。坚持教育优先,新建、迁建、扩建学校45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督导评估。大力推进健康舞钢建设,增加医疗卫生投入,人民医院被授予省脑卒中防治中心,中医院医技病房楼、互联网医院等项目建成投用。持续推进平安舞钢建设,成功创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市,连续9年荣获省平安建设先进市,公众安全感指数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五年来,我们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扎实推进依法行政,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政府自身建设水平和治理能力持续提升。支持保障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国防动员、国防教育、人民防空、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双拥优抚安置工作进一步加强。第七次人口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慈善等事业取得新成效。民族宗教、史志、气象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
我们深切体会到,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省委省政府、平顶山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的结果,是市委正确领导,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和全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拼搏、进取奉献的结果,同时也离不开武警官兵、驻舞各单位和老同志的鼎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向武警官兵,向来舞投资的创业者,向所有支持家乡建设、关心舞钢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成绩令人鼓舞,但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前进道路上还面临不少矛盾和困难,主要是:新增税源培植不够,刚性支出不断增多,财政收支矛盾异常突出;城乡建设管理相对滞后,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还有不少差距;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存在的短板仍未得到有效解决;营商环境不优,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成效不明显,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个别干部大局意识不强,不作为、不担当、乱作为等现象时有发生,干部作风建设亟待加强。对此,我们一定直面挑战、迎难而上,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35年远景目标及“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主要目标任务
当前,舞钢已经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与中部崛起国家战略深入实施,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等政策机遇不断集聚,疫情应对政策充分释放,产业集聚区创成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平漯周高铁有望过境舞钢并设站,我市的区位交通优势将进一步改善,转型升级方向将进一步明确,要素集聚能力将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发展思路更加清晰、精力更加聚焦、基础更加牢固,迎来了厚积薄发的战略叠加机遇期。同时也要看到,舞钢仍处在蓄势跃升突破期、风险挑战承压期、转型发展攻坚期,经济下行压力仍在持续,转型任务依然艰巨。我们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科学把握客观规律,积极应对风险挑战,紧紧抓牢优势机遇,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奋力开辟更加美好的前景。
根据市委八届十一次全会通过的《中共舞钢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市政府编制了《舞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议。
《纲要(草案)》提出了2035年远景目标:与全国、全省、平顶山市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特钢生产和装备制造基地、纺织服装生产基地、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带动力和集聚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更加优化,质量效益大幅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持续性走在全省前列,人民生活更为幸福,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社会风气更为文明,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不断巩固,党的执政根基不断夯实,持续在全省树立“两示范四标杆一样板”,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舞钢!
“十四五”时期是我市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舞钢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强县富民为主线、以改革发展为动力、以城乡贯通为途径,持续强化“借势发展、借势超车”的进取意识,努力营造“以发展重振雄风、以发展凝聚人心、以发展赢得未来”的浓厚氛围,努力打造“两示范四标杆一样板”,奋力开启高质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舞钢新征程。
锁定2035年远景目标,聚焦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纲要(草案)》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巩固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夯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基础。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奋力实现“两先三高四提五突破”:即全市公众基本服务满意度、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持续领先全省平均水平;人均生产总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二三产业比重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产业集群发展、城乡人居环境、基本财力和基础设施显著提升;现代产业体系、新型城镇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城乡公共服务体系、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全面突破。
具体实施路径是:打造产业转型发展示范区。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紧紧抓住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等重大机遇,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农牧业、现代服务业,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市。充分发挥省城乡一体化示范市、百城提质试点市和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市的政策利好,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夯实发展载体,提升发展优势,构建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打造乡村振兴标杆。以省乡村振兴示范市建设为契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乡村。打造全域旅游标杆。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动力,强化“旅游+”和“+旅游”理念,通过打造高端民宿集群标杆、高科技旅游新业态标杆、自驾游营地服务标杆、融合发展标杆,建成全国知名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打造基层治理标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通过“五治”融合、积分定优以及“三调”联动,强化基层治理,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体系,打造组织有力、治理有效、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基层治理舞钢模式。打造绿色发展标杆。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深度融入重大国家发展战略,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与协同治理,通过筑牢舞钢生态屏障、持续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深入开展污染防治、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成为县域绿色发展的标杆。打造县域治理“三起来”样板。实施产业集群提速、产业集聚区提质、现代服务业提标、特色农业提效、居民收入提升五大行动,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培育县域经济发展新优势;深化城乡融合体制机制、开放型经济体制、绿色发展保障体制、创新体制、基层治理机制五大改革,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增强县域发展新动能;实施中心城区优化、特色城镇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城乡基础设施贯通、城乡公共服务均衡五大工程,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使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作用更加凸显,打造县域治理“三起来”的舞钢样板。
《纲要(草案)》是在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认真研究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全面分析我市各种有利条件,深入查找存在问题与差距的基础上编制的,汇聚各方智慧,承载人民期盼,为我市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绘就了宏伟蓝图,为全市人民提供了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我们坚信,只要全市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一定能把舞钢建设得更美好,就一定能让35万舞钢人民生活得更幸福,就一定能如期实现“十四五”发展蓝图,就一定能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舞钢新征程中再奏凯歌、再创辉煌!
三、2021年重点工作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航之年,做好今年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思想不动摇,一手抓有效投资,一手抓产业发展,同时抓内外环境改善,把“小干大难、大干不难、不干更难”的意识贯穿于政府工作全过程,时刻保持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的危机感,以“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的拼劲韧劲做好各项工作。
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科技战略支撑,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以党建高质量推动发展高质量,确保“十四五”开好局,打造县域发展“两示范四标杆一样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舞钢,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以上。
围绕上述目标,按照市委八届十一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九大突破”,遵循县域治理“三起来”,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狠抓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启动经济增长新引擎。
群策群力抓招商。坚持大员招商。坚定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县级领导、乡镇部门一把手带头抓招商、议招商,拿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带队外出,全力为舞钢招引更多新项目、大项目、好项目。坚持精准招商。围绕钢铁、纺织、文旅主导产业,完善“四张图谱”,开展“四个拜访”,发挥7个招商小分队作用,专人专班深入了解企业,研究产业发展,紧盯中国500强、世界500强,瞄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经济主战场,落地一批延链补链强链的关键项目。坚持以商招商。依托域内龙头企业招引产业链关键环节、核心企业、上下游配套企业,实现以合作换市场、以存量引增量。发挥舞钢商会的桥头堡作用,鼓励舞钢籍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实现资金回流、项目回迁。坚持优惠政策招商。对投资强度、税收等达到规定门槛的重大招引项目,按照新修订的招商引资若干政策规定,采取“一事一议”“一企一策”,切实增强政策的优惠力度,吸引更多域外龙头企业落户舞钢。抓住豫沪合作交流机遇,招引一批行业头部企业。力争全年利用省外资金150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境外资金5000万美元以上。
全力以赴抓项目。坚持基础设施项目与产业项目两手抓、两手硬,加大项目谋划和推进力度,努力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的项目梯次推进格局。做好项目谋划储备工作。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紧盯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项目,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省“大盘子”。重点抓好圣光集团三恩药业盘活、云龙纺织技改、公铁智慧物流港、中原钢铁加工配送中心、德正新材料等项目,做好小西环、支鼓山郊野公园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用好项目风险评估机制。严格落实项目准入机制,对新上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政策,是否契合我市实际,投资强度、亩均产值、亩均税收是否达标等进行严格论证和把控,防止出现新的半拉子工程和僵尸企业。建立常态化项目推进机制。深化县级领导分包重点项目和“五个一”工作机制,落实督导督查工作制度,统筹实施年度计划投资264.6亿元的86个重点项目。定期梳理项目存在问题并建立台账,细化任务分解,加强跟踪问效,限期解决,逐件“销号”,确保在建项目顺利推进。
克难攻坚抓保障。着力破除要素瓶颈制约,真正把项目投资工作抓实、抓出成效。强化供地保障。发挥供地专班作用,对重点项目建立“绿色通道”,提前介入,摸清项目用地底数,积极做好用地预审、规划衔接等工作;简化用地审批手续和供地程序,最大限度缩短项目选址、报件组织、上报审批周期,确保土地供应应保尽保。强化服务保障。完善产业集聚区生活配套设施,为企业职工解决休闲娱乐、医疗康复、教育体育、养老托幼等实际问题,解除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全面提升园区的服务水平。强化用工保障。围绕域内企业用工需求,加强与专业院校的对接合作,规划实施总投资10亿元、一期占地410亩的职教园区,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人才支撑。强化资金保障。抓住“十四五”规划等政策机遇,出台向上争取资金奖励办法,大力向上争取地方政府债券和各类政策资金,用足用好上级支持地方发展的政策措施。持续扩大财政收入渠道,积极培植新的税源,引导更多企业在我市注册登记、就地纳税。运用各种融资建设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缓解财政资金压力。充分发挥政府平台公司项目投资和建设管理的主体作用,切实增强市场化经营和运作能力,力争融资突破100亿元。
(二)狠抓工业经济,壮大产业集群,实现综合实力新跃升。
培育主导产业集群。强化“工业强市”理念,围绕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做强钢铁产业集群。启动建设中原钢铁加工配送中心,加快推进舞钢公司加热炉和连铸机、德正新材料、领羽新材料年产720万平方米养殖底护板、德田卫浴年产150万套淋浴房防水托盘等项目。做大纺织产业集群。扎实推进宇龙纺织5万锭紧密赛络纺扩建、银河纺织二期6万锭紧密纺生产线扩建等项目,确保云龙纺织8万锭紧密纺生产线扩建项目年底投产,建设世界最大的单体紧密纺生产基地。加快推进总投资15亿元以上的公铁智慧物流港,建设河南最大的棉花交易集散地。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的同时,重点推动舞阳矿业公司合金产业园建设,争取6月底前落地1—2家合金生产企业;加快推进环能科技封面纸板技改扩建、木质素、特种淀粉深加工等项目。
加快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深入推进产城融合。完成产业集聚区规划修编,启动柳叶河社区二期建设,通过间接融资,提档升级基础设施,健全医院、学校、商贸等配套设施,切实提升园区的承载力和吸引力。成立区内投资项目“一站式”服务中心,落实代办员制度,实现企业与审批部门“零接触”。加快南部工业园区建设。高标准完成南部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现代标准化厂房,以融资租赁形式吸引企业快速入驻,打造新的钢铁装备制造园区。持续开展“百园增效”活动。通过破产、重组、司法拍卖等形式,盘活一批项目和僵尸企业,实现节地水平和产出效益双提升。
深化创新体系建设。抓好创新人才引进。围绕重点企业需求精准招引人才,着力引进一批专业化、高层次科技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撑。推进产业集聚区人才公寓、专家公寓、研发中心、科创中心、科研基地等项目建设,让各类人才在园区安心工作、顺利发展。抓好创新平台建设。抢抓国家优化科技资源布局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实验室、综合性国家科技中心、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平台在我市布局。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研究出台奖励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姻”,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采取“一企一策”,积极引导企业走科技创新之路,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以上。
(三)狠抓乡村振兴,做优特色产业,打开农业农村新局面。
做优做强现代农业。以乡村振兴统揽农村工作全局,大力推进产业振兴。发展现代种业。抓住中央关于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政策机遇,立足舞钢地域面积小、耕地相对较少的实际,建设小麦、玉米、花生种业繁育基地,提升种植业附加值。围绕“鸽、茶、菌”扩规模、提质量、增效益。推动肉鸽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养殖,建设天成鸽业二期,深化与涪陵榨菜集团合作,打通育种、养殖、深加工、销售等产业链环节,力争鸽业年产值达到4.4亿元以上。巩固“南茶北移”成果,持续扩大白茶种植规模,力争达到1000亩以上。以金菇菌业等为龙头,强化示范引领,鼓励企业引进、培育高端食用菌新品种,开发休闲食品,拓展产业链条。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实行乡、村、户三级联动,系统推进“美丽小镇”“四美乡村”“五美庭院”建设,构建舞钢乡村新风貌。推进“美丽小镇”建设。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建成总投资4.2亿元的10个美丽小镇项目,切实解决“脏乱差”等突出问题,加快构建以小城镇政府驻地为中心、舒适便捷、全域覆盖的镇村生活圈。以庙街茶旅小镇、楼子沟运动小镇等为重点,全方位打造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精致高品质特色小镇。推进“四美乡村”建设。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建设一批特色鲜明、风格别致的美丽村庄。持续提升21个精品村为带动的乡村振兴示范带,辐射打造民宿小镇、鸽子小镇等乡村振兴示范区。投资8027万元,以田岗灌溉区续建配套项目为带动,实施集灌溉、补水、生态水系、现代化智能功能为一体的北部平原乡村水系连通工程,年度完成渠系整修、堰坝建设,逐步打造互联互通、引排顺畅、绿水绕村、人水和谐的水美乡村。推进“五美庭院”创建。突出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充分动员群众自觉整治庭院环境卫生、开展庭院美化绿化、涵养文明家风,以农村居家庭院的小环境撬动村组面貌大改善,让人们留得住乡音,记得住乡愁。
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深入实施农业农村改革。持续推动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制度等“三块地”改革,依托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成果,敞开农村宅基地审批的口子,同时疏堵结合,加大对宅基地超占和“一户多宅”等现象的整治。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持续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劳务输出。建立劳务输出常态化机制,完善劳务输出信息平台和培训平台建设,开展宣传动员、政策咨询和就业指导服务,积极引导和组织外出务工就业。大力发展“回归经济”。建立返乡创业激励机制,依托乡情、亲情,大力引导积累有一定资金、技术、人脉资源及管理经验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兴办企业,带动群众共同致富。
(四)狠抓高端民宿,带动第三产业,引爆全域旅游新亮点。
打造高端民宿标杆。加快推进孤山寨、袁门水库、馒头山三个高端民宿集群建设,全力打造国内一流的高端民宿集群标杆。配套建设水、电、路、雨污管网等基础设施,做好外部环境协调,力争“七一”前建成投用孤山寨高端民宿集群,完成馒头山、袁门水库民宿集群规划设计、土地报批等工作,扎实推进张庄社区栖墅民宿、途居露营房车基地项目。做好农家乐布局规划,在庙街、尹集、杨庄、尚店等山水资源优势较为明显的乡镇,规划建设一批农家乐示范村,力求风格上返璞归真、用材上就地选取、建设上精益求精,构建多元化、品质化的旅游住宿市场,有效扩大不同消费阶层的承载力。
补齐旅游要素短板。解决“吃”的问题。成立舞钢餐饮协会,开展舞钢特色名吃评比,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推介,提升舞钢小吃知名度,在寺坡区域筹建一条特色小吃街。解决“住”的问题。加快推进天福广场五星级酒店建设,力争“十一”前建成投用。解决“购”的问题。以老长途汽车站片区为核心,加快与项目投资方合作,建设文旅商城市综合体。解决“游”的问题。加强石漫滩水库综合整治和水面开发利用,谋划夜景旅游项目,扎实开展水库南岸土地市场一级开发,打造全域旅游新地标。解决“娱”的问题。加快推动漫游乐世界高科技乐园、钢铁侠新概念旅游服务综合体等项目建设;续办国际环湖马拉松、摩托车林道挑战赛等赛事活动,不断增强舞钢的吸引力和美誉度。
推进旅游融合发展。推动“旅游+工业”。加快工业旅游开发,以舞阳矿业公司、舞钢公司为核心,依托建筑厂房、生产工艺、工业产品、采矿矿坑、冶铁博物馆等独特资源,开发从选矿、采矿、冶铁到轧钢的工业游线路。推动“旅游+农业”。加快农业旅游发展,实施乡村景区化建设,创成尚店王庄、庙街茶旅小镇等A级景区。推动“旅游+文化”。促进文旅融合,依托虎头山爱国教育基地等红色资源,打造全域革命老区名片。
擦亮旅游城市品牌。巩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成果,争创“中国天然氧吧”和气候宜居城市,打造全域旅游新名片。突出营销山水舞钢旅游品牌,继续在央视等主流媒体和周边地区扩大旅游宣传力度,力争游客接待量突破80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60亿元。
(五)狠抓城乡建管,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宜居宜业新面貌。
加速完成市乡村规划编制。编制完成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村镇规划、村庄规划。理清城与乡、乡与村边界,构建市、乡、村三级纵向规划的有机统一,让今后的规划建设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加快修编各类专项规划。抓住当前“十四五”期间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契机,加快教育、交通、水利、环保、安全、消防等专项规划的修编,实现各类规划的多规合一,确保“十四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依规依法、有条不紊建设管理,一张蓝图绘到底。充分发挥乡镇规委会作用。实现乡镇规委会全覆盖,由乡镇规委会审定本辖区村民住宅、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的选址设计等,严肃查处违规乱建行为,扭转农村各类建设的放任无序局面。
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深入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将今年确定为城乡建设管理提升年,继续实施“补短板、惠民生”项目。开工建设焦桐高速南北高速口提档升级工程,建成佛爷岭北、朝阳路西等4座停车场,打通石门郭中路、干休一街东进等4条断头路,完成建设路、温州路等4条市区道路升级改造,陆续升级改造其他26条道路。完成南水北调和城区供水管网连接改造工程,确保让市民5月份吃上丹江水。启动实施朱兰、垭口、寺坡、院岭农贸市场提档升级,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全面摸清供水、雨水、污水管网设施现状,完善“三张网”,重点治理老旧破、未覆盖区域,改善部分污、涝现象。推进城乡环保一体化,规划建设农村污水处理场(站)146座、管网580公里,逐步实现污水应收尽收。开工建设城市中央公园、旗山郊野公园,完成鑫源广场、迎宾广场、佛爷岭公园等5处老旧游园广场升级改造,陆续启动其他13个升级改造工程,满足群众“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的愿望。
加快提升城乡管理水平。以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为抓手,以解决“污、堵、乱、脏”为重点,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复审。推进综合执法力量向乡村下沉,建立有组织、有装备、有职能的基层执法专业队伍,破解基层综合执法力量不足难题。充分发挥数字化城管平台作用,采用中心城区网格化管理的办法,新建城市管理服务站18个,定人、定岗、定责,确保各类问题得到有效处置。加强餐厨垃圾管理,规划建设餐厨垃圾综合处理场,推进餐厨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全面实行城乡统筹、协同推进的环卫清扫模式,5月底前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统一收集、统一清运、集中处理,逐步解决“垃圾围城”问题。系统推进街区外立面提档升级、户外广告整治、城市书屋规划建设、架空管线入地、车辆静态管理等工作,让城市环境更亮丽,群众生活更舒心。
(六)狠抓营商环境,推动改革创新,厚植干事创业新沃土。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问题导向,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对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慵懒散慢、吃拿卡要、权利寻租、懒政怠政、司法不公等进行专项整治。建立投诉平台,对企业、群众投诉的事项,快速分解、快速办结、快速回应,用社会公众的舆论监督倒逼服务效能的提升。全面开展寻标对标创标行动,着力规范部门审批行为,优化流程,压缩时限,力争每个环节按照法定时间做到依法高效,叫响舞钢行政审批品牌。持续落实首席服务员制度,服务企业的县级领导和科级干部每个月抽出三分之一的时间驻扎到企业,出实招、解难题、促发展,真正成为企业的“贴心人”。发挥好企业家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定时召开座谈会,聆听企业家呼声,精准有效解决好企业家“急、难、愁、盼”问题。加快建立企业信用服务体系,实行企业信用评级制度,加强政银企对接,打通信贷投放“中梗阻”,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降低金融机构放贷风险,实现银企的良性互动。优化企业经营外部环境,严厉打击强买强卖、强揽工程、强装强卸等危害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干扰阻挠项目施工的行为,让市场主体放心投资、安心经营、专心创业。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改革。完善“管委会+公司”人事薪酬制度,实行全员绩效考核,全面推进“二次创业”。加快国有平台公司改革。多渠道整合优质资源和经营性资产,增加平台公司资产体量和经营性收入,加快评级步伐。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对公司管理层实行绩效考核,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导向,增强平台公司的融资能力和造血功能。招聘一批金融、财税、工程造价、评审、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充实到平台公司,健全专业化队伍。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强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委托社会第三方机构开发建设智能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强化全过程监管,真正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加快综合治税平台建设,在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的基础上深度开展综合治税,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水平,重点整治税收异常企业和教育、医疗、房地产、建筑施工行业重点企业,堵塞税收漏洞,彻底杜绝人情税、关系税问题,查处一批典型案件,形成震慑效应,力争挖潜增收9000万元以上。
大力开展人才引进。厘清各单位专业人才底子,根据人才缺口针对性制定人才引进计划,公开招录一批经济、科技、金融、法律等领域紧缺人才,让专业人干专业事,发挥在技术创新、社会治理、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支撑作用。注重高端人才的柔性引进,聘请知名专家、学者担任经济社会发展顾问,为我市发展把脉问诊、出谋划策。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行动,完善企业家沙龙机制,集中组织考察学习、宣讲报告、座谈交流,提升企业家创新发展、决策管理、资本运作和市场开拓能力。强化干部队伍培训,邀请上级部门、专家学者莅舞宣讲授课,组织到先进地区、科研院所等考察学习,打造一支能力过硬的干部队伍。建成公务员食堂,加快推进投资大厦建设,配套建设公务员住宅小区,深化公车改革,改善办公及生活居住条件,让舞钢真正成为人才的“洼地”“摇篮”,达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目的。
(七)狠抓民生福祉,办好惠民实事,共享社会发展新成果。
增强社会保障能力。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多渠道灵活就业,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660人以上,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70人以上,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3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攻坚行动,持续扩大社会保险参保覆盖面,完成新增扩面1600人以上。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残疾人等群体,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稳步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孤儿养育保障标准,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坚持为民办事、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的理念,持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科学修订教育专项规划,合理分配学前、义务、高中阶段教育资源,开工建设一所公立高中,规划建设2所公立幼儿园、1所小学,迁建尹集中学,进一步缓解城区教育资源压力,逐步消除大班额和城乡学校布局不合理问题。推行义务教育阶段午餐供应和延时服务,解决学生家长接送难问题。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大幼儿园、中小学师资培训力度,规范校外培训,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关爱人民的身体健康。加强健康舞钢建设,深化紧密型医共体改革,“横到边、纵到底”整合域内医疗资源,加强资金运行风险管控,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加强与郑大一附院等国内知名医院的合作,最大化导入优质医疗资源。开工建设一所公立医院,加快打造省内一流的互联网医院,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廉价、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深入实施体育惠民工程。充分利用城市社区现有空地及街边绿地,推进22个小型体育苑、体育角建设,打造城市15分钟健身活动圈。加快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坚持养老服务事业与产业协同推进、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统筹发展,推进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广泛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全年广场文化活动演出30场以上,送电影下乡2500场以上,送戏曲下乡300场以上。
办好年度惠民实事。
1.加快建设农村教师住房,确保完成主体工程的50%。
2.持续免费开展农村适龄妇女、纳入城市低保范围的适龄妇女“两癌”筛查、预防出生缺陷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
3.加快推进国道345(东南环)王店至尹集段和省道327(大北环)老庄至任桥段、薄冲至北高速引线段建设,力争年底前通车,缓解大型货车穿城问题。
4.完成20个老旧小区改造,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为试点,推进城乡物业管理一体化,改造成型一个、物业覆盖一个,逐步实现城区专业化物业管理全覆盖,解决“三无”小区无人管的问题。
5.实现垭口区域集中供暖,持续扩大朱兰、寺坡区域集中供暖面积,提升城市集中供暖率。
6.完成农村天然气管网铺设300公里,通气1.8万户。
7.启动实施全域“四好农村路”建设,年度完成100公里建设任务。
8.筹建生猪定点屠宰厂,规范生猪屠宰市场,确保群众吃上“放心肉”。
(八)狠抓底线工作,提升治理能力,营造安定有序新环境。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打好蓝天保卫战。抓好工地扬尘、工业废气、餐饮油烟、散乱污企业等专项整治和禁燃禁放禁烧工作,确保PM10和PM2.5平均浓度、优良天数完成平顶山市定目标任务。打好碧水保卫战。落实河(湖)长制,巩固提升河湖“清四乱”成效,系统推进石漫滩国家湿地公园、滚河、韦河、淃河综合治理等工程,确保石漫滩国控面、八里河省控面水质持续稳定达标。打好净土保卫战。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管控,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和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切实提升土壤环境质量。
全力防范重大风险。防控政府债务风险。切实处理好化解债务存量与“三保”的关系,加大土地收储力度,完成土地供应2000亩,力争土地出让金收入达到20亿元,通过增加政府性基金收入,扩大专项债规模,努力降低政府债务风险。防控金融风险。认真履行属地金融监管风险处置责任,打击企业跟风违约、恶意逃废债等行为,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确保金融市场稳健运行。防控社会风险。深入开展交通运输、城乡建设、非煤矿山、消防等7个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强力推进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妥善处置非法集资、问题楼盘、信访积案遗留问题,确保全域安全、社会安定、群众安宁。开展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治理,保障广大师生“舌尖上的安全”。慎终如始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面对发展新任务、工作新要求、群众新期盼,我们将以更高的站位、更实的举措抓好自身建设,全面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政治过硬,忠诚干事。扎实开展好政府系统党史学习教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发展成就。始终心怀“国之大者”,胸怀“两个大局”,经常同党中央要求对标对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持续打造学习型政府,把今年定为政府系统学习年,大兴学习之风,制定政府系统学习培训计划,号召广大党员干部与时俱进补充各类专业知识,着眼补短板、强素质,解决本领恐慌,提高科学决策、破解发展难题能力。
(二)担当尽责,为民干事。把今年定为政府系统干部作风转变年,践行“四力”“三牛”精神,坚持以上率下,身体力行,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发扬斗争精神,勇于担当作为,敢于较真碰硬,在维护公众利益面前敢于针锋相对,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挑战面前不退缩,敢于触及矛盾,迎难而上。号召广大政府系统干部,要少提空口号,多干实在事;少图眼前利,多谋长远计;少说不能为,多想怎么办;少些小格局,多点大胸怀。发扬钉钉子精神,凡定下的任务,一抓到底,铆定不放,推动各项决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三)严以用权,依法干事。坚定不移厉行法治,将法治政府建设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各个领域和环节。持续提升依法决策水平,认真贯彻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严格遵守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切实提高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水平,坚决杜绝违法决策、随意决策、拍脑袋决策等问题。持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聚焦工程建设领域违法违规行为,严格落实财政资金项目投资管理办法、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和概算管理法律政策,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严格控制超工期、超概算、不按规定招投标等现象。推行权力清单制度,持续推进政务公开,自觉接受党内监督,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监察机关监督,积极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四)清正廉洁,干净干事。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一以贯之正风肃纪,驰而不息整治“四风”,牢牢守住廉政底线,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审批服务、行政执法、工程建设、公共资源交易、公共财政支出等重点领域监管。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把政府的财力和资源用在促发展、保民生、补短板上,切实树立风清气正的廉洁政府形象。
(五)强化保障,激励干事。 健全重点工作督查机制,建立“周调度、月考核、季排名”制度,加强跟踪问效,严格考核问责,确保各项重点工作落到实处。建立新闻发布制度,把政府决策的重大事项、重点项目公之于众、告之于民,让群众及时了解政府决策部署,用社会公众的舆论监督倒逼工作落实,效能提高。建立完善干部激励机制,用好用活容错纠错免责机制,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为敢于干事的干部撑腰,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积极性,不断提升工作精气神。
各位代表,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只争朝夕的干劲、滴水穿石的韧劲、改革创新的拼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进取、奋发有为,为打造“两示范四标杆一样板”、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舞钢新征程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