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铿锵传非遗 大铜器奏响乡村新声
在武功乡曹集村,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大铜器,是当地群众骨子里的文化记忆。如今,这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人的坚守与创新中,不仅活跃在乡村的喜庆场合,更成为展现本土文化魅力、丰富群众精神生活的重要载体。
9月16日,记者走进武功乡曹集村广场,十几名大铜器表演者手持铙、钹等,随着指挥和领鼓人的节奏默契配合,铜器碰撞声清脆响亮,整套演奏气势恢宏。
今年76岁的董万东,是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铜器传承人。从跟着长辈敲敲打打,到如今牵头组织排练、传授年轻学员,董万东始终坚守着这份文化传承的责任。
董万东说:“俺的铜器已经有500年的历史了,这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一直到现在就没有间断过。现在市里也支持乡里也支持,也收了好多年轻学员,他们也很热心、专心学,祖祖辈辈地传下去!”
曹集村是我市大铜器的核心传承地,2019年被命名为“舞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为了让这门古老艺术“活”起来,我市经常组织大铜器表演队参与全市性文化活动等。如今,在武功乡,大铜器不再是老一辈的“专属”,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主动加入传承队伍。
大铜器传承人董诗赏说:“我就是听着大铜器长大哩,一直跟着爷爷学,一开始总跟不上拍子,现在我能和大家一起‘咚咚’合乐啦。我们一定要把大铜器这项非遗一直传承下去,就是祖祖辈辈世世代代都要传承下去!”
大铜器,敲出的是非遗文化的传承脉络。我市还将继续加大对本土非遗项目的保护与推广力度,让更多像大铜器这样的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彩。(记者吴小燕 乔陆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