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新”驿站筑起温馨港湾 新业态群体“驿”路同行
近段时间以来,我市整合各方资源,通过改建、共建、新建等方式,建成一批多功能暖“新”驿站,为新就业群体打造“热可纳凉、渴可饮水、累可歇脚”的“温情地标”,提高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
8月7日,记者来到垭口街道府东社区的暖“新”驿站,虽然室外暑气蒸腾,但驿站内却清凉舒适,这里的暖“新”驿站功能俱全,有茶水桶、雨伞、充电设备、书籍和报刊等,集休闲、歇脚、阅读于一体,可全方位满足户外工作者的日常需求。
环卫工人李彩红说:“我是一名环卫工人,天很热,有很多暖‘新’驿站。我们干完活的时候,暖‘新’驿站的工作人员会请我们过来,有休息的地方、有空调、有茶水等等,挺好的,工作人员都很热情,我很满意。”
一杯水、一份清凉的贴心关怀,有效解决了环卫工、网约配送员、快递员、户外劳动者等群体“喝水难、充电难、休憩难”问题。驿站的暖“新”举措,不仅让新业态就业群体在炎炎夏日感受到清凉宜人的城市温度,更编织起一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网络。
垭口街道相关负责人说:“坚持‘自愿参与、量力而行、合法规范、诚信共赢’原则,充分宣传发动,鼓励辖区社区、商户结合自身能力提供多元化暖‘新’服务。目前已累计服务环卫工人、快递员、外卖骑手等630余人次,用具体行动为奔波在大街小巷的城市奋斗者提供服务与帮助,同时也让社会在互助中彰显凝聚力。”
在朱兰街道,众多暖“新”商户同样传递着城市温度。这些暖“新”商户由政企合作建设,政府负责政策配套与资源统筹,企业整合空间资源、服务资源,为新就业群体提供饮水、充电、休憩等基础保障。这种模式有效整合了社会力量,将贴心的便民服务巧妙嵌入城市肌理,为户外工作者打造了一个个触手可及的温馨歇脚点。
赵记美食王学军说:“提供有免费的矿泉水、充电宝,空调开着,可以过来乘凉,没电了充个电,歇息一下。”
今年以来,我市积极探索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新路径,通过创新构建党建领“新”、服务暖“新”、治理用“新”模式,将持续深化党建优势与行业特色结合,完善暖“新”驿站功能网络,为市域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生力量。
朱兰街道相关负责人说:“通过暖‘新’驿站彰显党建引领下基层治理效能,同时积极呼吁辖区商户参与到暖‘新’服务中来,做到新就业群体聚在哪里、阵地就建在哪里、服务就送到哪里。加强对新就业群体的管理服务,推动新就业群体和党组织‘双向奔赴’,让暖‘新’服务成为激活基层治理的新动能。”
据了解,目前我市第一批共入驻暖“新”商户38家,投入使用暖“新”驿站40家、小哥便利驿站23家,累计服务达到6000余人次。(记者胡雪洋)
下一篇:干群同心抗旱保秋 技术护航减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