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重工:从行业追随者到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跨越之路
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浪潮中,科技创新已然成为发展的核心动力。神州重工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依托创新的爆炸焊接技术,已拥有26项发明专利,并成功跻身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行列,推动全省高性能复合材料焊接技术迈上新台阶,巩固了我国在爆炸焊接创新领域的实力。
走进舞钢神州重工生产车间,金属板材经精准加工后,正发往国内外石油、核电等重大工程现场。这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靠科技创新逆势增长,十余年间从行业新手成长为“卡脖子”难题破解先锋,更以民营经济活力诠释“专精特新”密码,如今正以奋战三季度的姿态加速向前。
神州重工董事长侯国亭说:“像这个是铜钢复合的,3毫米的铜、30毫米的钢,两种金属结合到一起,形成一种功能性新材料。主要应用于国家军工、航空航天、造船、石油化工以及核电等邻域。”
神州重工自2010年注册成立,发展到今天,走的是科技创新之路。神州重工始终秉持“科技创新、质量为本、诚信务实、誉满神州”的理念,从简单的不锈钢复合材料起步,到如今已打破多项世界垄断,填补诸多国内空白。
2015年是神州重工的关键转折点,凭借钛钢复合板工艺突破,公司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自此步入“技术驱动”快车道,2019年,它参与制定4项行业标准,实现从“跟着做”到“定规则”的转变。
神州重工在发展中攻克两大技术难题。技术总工刘献甫率先带队突破“加氢反应器用加钒 Cr-Mo临氢钢复合板”技术。
刘献甫说:“当时我国对加凡洛姆林轻钢复合板的研发还处于空白阶段,大型加氢反应器设备用的加凡洛姆钢复合钢板主要依赖进口或者使用堆焊工艺生产,极大地增加了设备制造成本和制造工期。”
采访中,刘献甫告诉记者,他带领技术团队在现场与实验室奋战8个多月,反复调整爆炸焊接参数,通过“聚能起爆”“阶梯布药”实现金属紧密结合,再经特殊热处理消除应力。2023年该技术落地,既替代传统工艺,又打破进口依赖,实现高端材料国产化。
另一难题“高端难熔金属钎涂修复技术”的突破,同样不易。
神州重工技术部部长张晓飞说:“由于钛材的熔点线膨胀系数等参数与异质金属差异大,无法形成共晶融合,且焊接过程中极易氧化与脆化,焊接接头的性能很难保证。钛钢复合板的缺陷修复技术一直是行业难题。”
技术团队联合郑州机械研究院,依托“中原学者工作站”,经过180多次试验,研发出3种“高强钎料产品”与“高效钎涂修复工艺”,使修复后的产品合格率达标,大幅提升成材率与质量。
刘献甫说:“咱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就是我们14毫米的钛钢复合板,主要是用于一些换热器的管板。是一次爆炸成型,切割率是100%,整体的厚度特别厚,对我们技术上的挑战特别大,但是这次的挑战是非常成功的。”
如今,舞钢神州重工手握多项“拳头技术”:超低温、核电用复合板性能优异;石油化工领域的“抗腐蚀复合板”可耐高温高压,已供应中石化、中石油炼化项目;军工“防护装甲复合板”更轻、抗冲击性更强,应用于舟桥、舰艇装备。
神州重工董事长侯国亭说:“我们的复合板已出口到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主要是‘一带一路’。2025年国际订单同比增长了30%。以前是我们找客户,现在是客户主动来找我们,这就是技术硬的底气。当前,我们正全力奋战三季度,从目前订单情况来看,预计三季度订单量将同比增长40%以上,其中‘一带一路’订单占比超过60%,特别是重大项目的大订单将为我们全年业绩增长奠定坚实基础。作为民营企业,我们将继续发挥创新活力,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舞钢走向全国,从中国迈向世界,舞钢神州重工正以科技创新为帆、以攻坚克难为桨,在高端复合材料的蓝海中破浪前行。(记者范宇雪 孙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