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面开展全民阅读等一系列群众文化活动,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化服务能力,提高文化服务效能,推动我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在2022年度全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我市考核结果被评为优秀等次。
尽管已入冬,每当天色微亮,晨起锻炼的居民们,结伴来到我市大小公园、广场,或吹拉弹唱,或抽打陀螺,或做操健身,悠扬的曲子、舒展的身姿,处处洋溢着和谐和快乐,大家聚集在一起,共享文化惠民成果。
矿业社区居民阴宗超说:“我每天都是8点准时出来,活动活动腿、扭扭腰,锻炼锻炼身体。”
为了全面提升我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增强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不断将公共文化服务延伸基层,实现从“送文化”到“种文化”,近年来,我市培育文艺团队800多支,全市的各个乡村、社区文艺表演遍地开花,全年举办各种类型的表演及赛事活动达1000多场,受益群众人次达30多万人。
此外,我市还在持续加快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补短板的公共文化硬件网络体系。建有市级场馆17个,建成覆盖14个乡镇街道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220个行政村(社区)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15个乡村文化合作社,27个文化馆分馆和图书馆分馆,19个新型文化空间实现全覆盖免费开放。
银龙社区居民张卫华说: “这个文化站离俺家也比较近,平时没事不忙的时候就来这个文化站,看看书、下下棋,不但学到了不少知识,也增加了自己的娱乐生活。”
为了让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的厚度提起来,我市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举办了一系列特色活动——纳入大上海吉尼斯记录连续22年举办的水灯节活动,以及4A景区二郎山的“槐花节”、4A景区祥龙谷的“山花节”、3A景区百草园的“丰收节”、3A景区人头山的“采茶节”,以及2A景区的“梨花节”“西瓜节”“桃花节”等节日。为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紧跟科技发展步伐,全市有序推动建设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等。
我市将继续致力于引入更多优质资源,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不断赋予公共文化服务新内涵,在保障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的基础上,持续建设高品质有温度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记者张琳涵 薛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