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智能问答 繁體版
本网站已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 教育 - 舞钢市第二小学 - 应急管理

舞钢市第二小学消防和应急疏散预案

发布日期:2025-09-01 来源: 浏览次数: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的消防工作方针,切实加强学校消防安全管理,有效预防和坚决遏制校园火灾事故发生,保障全体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及教育系统消防安全工作要求,结合我校建筑布局、师生规模等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应急指挥体系

1.总指挥:张二杰(校长) 全面统筹消防应急处置工作,下达应急启动、疏散、救援等指令,协调公安消防、医疗救护、教育主管部门等外部力量。火灾处置结束后,组织召开总结会议,审定善后处理方案,对接上级部门汇报工作。 

2.副总指挥:李春夏(副校长)协助总指挥开展工作,总指挥不在现场时,代行总指挥职责。重点负责现场灭火与疏散的协调联动,监督各小组任务落实情况。 

3.现场指挥:王向芳 驻守火灾现场,根据总指挥指令,具体组织灭火行动、人员疏散、物资保护等工作。实时反馈现场火情、疏散进度、人员伤亡等信息,调整应急处置策略。

(二)专项工作小组及职责

1.灭火行动组 

组长:安宏生 成员:卢新锋、学校保安团队 

职责:接到火情报告后,5 分钟内抵达现场,优先切断起火区域电源、气源、火源,移除周边易燃易爆物品(如实验室化学试剂、图书室酒精消毒剂等)。 熟练使用灭火器、消防栓等设备扑救

初期火灾:油漆、杂物等固体火灾使用干粉灭火器;电器、精密设备火灾使用 1211 气体灭火器;油类火灾使用泡沫灭火器或沙土覆盖。引导专业消防人员进入火场,提供校园消防设施布局图(如室内外消火栓位置、消防通道走向),协助开展专业灭火作业。 

2.通讯联络组 

组长:徐广文 成员:办公室工作人员、各楼层值班教师 

职责:第一时间拨打 “119” 报警,清晰说明学校地址、起火部位(如教学楼 3 楼东侧微机室)、火势大小、燃烧物质、被困人员数量及报警人姓名、电话。 

建立应急通讯网络,通过班级微信群、对讲机等,同步传递火情信息和疏散指令,确保各小组、各班级通讯畅通。 

联系学校附近医院,告知伤员数量、伤情,请求紧急救护;对接教育主管部门,上报火灾处置进展。 

3.安全疏散组

组长:李松涛 成员:各班主任、科室负责人、楼层引导员。

职责:熟悉校园疏散路线图,火灾发生后,立即打开教学楼、办公楼所有安全出口,移除疏散通道内障碍物(如堆积的清洁工具、闲置桌椅)。  “先近后远、先下后上、先学生后教职工” 原则组织疏散:低年级学生由班主任牵手引导,高年级学生成单列快速行进,避免拥挤、推搡;特殊群体(如行动不便学生、受伤人员)由 2 名教职工协助转移。 在操场、校门口等安全集结点,组织各班清点人数,,并向总指挥汇报;对未到人员,及时反馈给现场指挥,排查是否被困火场。 

4.防护救护组 

组长:翟慧月 成员:校医、图书室管理员、实验室管理员、非班主任教师 

职责:在安全集结点设置临时救护站,准备急救箱(含止血带、绷带、碘伏、心肺复苏设备),对轻微烧伤、擦伤人员进行初步处理;对重伤人员,配合医护人员做好转运交接。保护火场重要物资:优先转移实验室剧毒化学品、精密仪器,图书室珍贵书籍,财务室账簿等,转移过程中做好防潮、防损保护。 

划定火场警戒区域(距火场边缘至少 10 米),设置警戒标识,禁止无关人员、车辆进入,维护现场秩序,防止无关人员误闯引发二次伤害。 

5.后勤保障组 组长:卢新锋 成员:总务科工作人员、水电维修工职责:保障灭火用水供应,开启校园主消防水泵,检查消防栓水压,确保供水稳定;若遇水管破裂,及时组织维修,避免水资源浪费影响灭火。提供应急物资:调配手电筒、应急照明灯具、警戒带、灭火备用器材等,送至火灾现场及疏散路线关键节点。 

火灾后负责现场修复:检查水电线路、房屋结构安全,对受损设施(如烧毁的门窗、电路)制定维修方案,尽快恢复校园正常教学条件。 

三、预防措施

(一)日常消防安全管理

设施维护:后勤处每周对校园消防设施进行检查,重点查看灭火器压力是否正常、消防栓阀门是否完好、应急指示灯是否亮起、安全出口标识是否清晰,发现问题立即维修或更换,建立《消防设施检查台账》。 

用电安全:各科室、班级严格执行 “人走电断” 制度,教职工下班前关闭电脑、打印机、空调等设备电源;微机室、实验室等用电密集区域,严禁私拉乱接电线,使用大功率电器需经总务科审批。 

易燃物管控:实验室将易燃易爆试剂(如酒精、汽油)单独存放于防爆柜,使用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图书室、档案室禁止吸烟,配备除湿机,控制室内湿度(保持在 40%-60%),防止书籍、纸张自燃。 

(二)宣传教育与培训 

常态化教育:每学期开展 2 次 “消防安全主题周” 活动,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校园电子屏等形式,讲解火灾危害、逃生技巧(如低姿匍匐、湿毛巾捂口鼻)、灭火器使用方法。 

专项培训:每年组织 1 次教职工消防技能培训,邀请消防大队教官现场授课,重点培训初期火灾扑救、应急疏散引导、伤员急救等技能。 

四、应急处置流程

(一)报警接警处置 

现场发现火情:当班教师、保安或学生发现火情后,立即采取初步处置措施(如用附近灭火器扑救初期小火、呼喊提醒周边人员),同时通过校园对讲机、当面报告等方式,向值班领导和通讯联络组报告。 

启动应急响应:通讯联络组接到报告后,1 分钟内完成 “119” 报警、通知各专项小组;总指挥接到信息后,立即宣布启动本预案,通过校园广播下达 “全校进入消防应急状态,各小组按职责行动” 指令。 

(二)初起火灾扑救

灭火行动组抵达现场后,先判断火情:若火势较小(如单个电器起火、少量纸张燃烧),立即使用对应灭火器扑救,同时安排 1 名成员监控火势,防止复燃。若火势较大(如蔓延至整个房间、有浓烟产生),灭火行动组放弃直接扑救,转为控制火势蔓延:关闭起火房间门窗,在门口放置浸湿的棉被阻挡浓烟,引导人员疏散,等待专业消防人员救援。 

(三)应急疏散实施

疏散指令传递:安全疏散组接到指令后,立即到各楼层、班级传达疏散通知,使用扩音喇叭呼喊 “请大家保持冷静,听从引导,沿安全出口有序撤离”,避免师生恐慌。 

疏散路线执行:各班级按预设路线疏散,疏散过程中,楼层引导员在楼梯转角、出口处指挥,防止拥堵。 

集结点管理:学生到达安全集结点后,各班按指定区域列队,班主任快速清点人数,对未到人员逐一核实;防护救护组对疏散过程中受伤人员,立即带至临时救护站处理。 

(四)后期处置

现场保护:火灾扑灭后,防护救护组继续驻守警戒区域,配合公安消防部门开展火灾原因调查,提供监控录像、人员出入记录等证据,严禁任何人破坏火灾现场。 

善后工作:总指挥组织召开善后会议,安排专人慰问受伤师生及家属,协调保险公司处理财产损失理赔;心理教师对参与火灾处置的师生开展心理疏导,缓解恐惧、焦虑情绪。 

总结改进:应急领导小组在火灾后 1 周内,召开总结会议,分析火灾发生原因、应急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疏散速度慢、通讯不畅通),制定改进措施,修订本预案。 

五、应急疏散路线图

)北教学楼

一楼,一(2)、一(3)、一(4)、一(5)直接站到旗杆前中心路以东西边区域。

北教学楼东楼梯,一1、三1、三2、三3、三4、三5到东操场位置。

北教学楼西楼梯:按照二(1)、二(2)、二(3)、二(4)、二(5)班的排位顺序下,站到旗杆前中心路西区东边位置。

(二)西楼

西楼北楼梯口:按照四(3)、四(2)、四(1)班的排位顺序下,站到旗杆前中心路西区西端区域。

西楼南楼梯口:四(4)、四(5)

)南教学楼

南楼东楼梯:按照五(2)、五(3)、五(4)、五(5)、六(3)、六(4)班的排位顺序到南楼前东边位置集合。

南楼西楼梯:按照五(1)、五(6)、六(1)、六(5)、六(2)班的排位顺到南楼前西边位置集合。

地点:东操场,一1、三1-5班;校园升旗广场,中心路以东自东向西,一年级2、3、4、5班,中心路以西自东向西,二年级1-5班,四年级3、2、1班;科技楼前自东向西,六(3)、六(4)、五(5)、五(4)、五(3)、五(2),五(1)、五(6)、六(1)、六(5)、六(2),四(4)、四(5)每班成二路纵队集合。

六、应急演练安排

演练频率:每学期每月组织 1 次全校性消防应急疏散演练,演练时间选择在课间操或课外活动时段,避免影响正常教学;特殊时期(如重大节日前、火灾高发季节)可增加演练次数。 

演练准备:演练前 1 周,各小组召开动员会议,明确职责;向师生公布演练方案,讲解疏散路线、注意事项;在关键位置安排引导员。 

演练实施:演练时总指挥通过广播下达疏散指令,各小组按预案开展行动;演练结束后,组织召开复盘会议,点评各小组表现,提出改进建议。 

七、预案启动与终止

启动条件:校园内发生火灾,火势已无法通过初期扑救控制,或存在人员被困、重大物资受威胁情况,总指挥立即启动本预案。 终止条件:火灾完全扑灭,所有人员安全疏散至集结点,受伤人员得到妥善救治,现场隐患彻底消除,总指挥宣布终止应急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