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 舞钢实验高中高中教务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为指导,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提升教学质量、规范教学管理、促进师生发展”核心目标,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资源,强化过程管理,确保教学工作有序高效开展,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和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提升。
二、工作目标
1. 教学管理规范化:完善教学常规制度,细化备课、上课、作业、考试等环节要求,确保教学秩序井然。
2. 教学质量精准化:通过数据分析、分层指导等方式,提升各年级、各学科教学质量,缩小差距,整体进位。
3. 教师发展专业化:搭建培训、教研、竞赛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4. 考试评价科学化:规范考试流程,完善评价机制,发挥考试的诊断与导向作用。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强化教学常规管理,筑牢教学根基
1. 细化常规要求:
制定《教学常规管理细则》,明确备课(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结合,突出学情分析)、上课(注重互动与实效)、作业(分层设计、及时批改反馈)、辅导(针对性答疑)等环节的具体标准。
实行“推门听课”与“预约听课”结合制度,教务处联合教研组长每月抽查教师教案、作业批改情况,结果纳入教师考核。
2. 规范课程实施:
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课程,杜绝挤占音体美、信息技术等课程的现象,确保学生全面发展。
定期检查各年级课程表执行情况,及时纠正违规调课、代课行为。
(二)聚焦教学质量提升,精准施策发力
1. 分年级靶向指导:
高一年级:抓好初高中衔接,重点培养学习习惯,召开“学法指导会”,帮助学生适应高中学习节奏。
高二年级:强化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针对文理选科后的学情,开展分层教学研讨,避免两极分化。
高三年级:制定备考计划,定期召开备考会,分析模考数据,优化复习策略;组织名校联考、仿真模拟考,提升应试能力。
2. 强化数据分析应用:
建立“月考-期中-期末”数据跟踪体系,分析各学科平均分、上线率及学生个体波动,形成《质量分析报告》,反馈给教师和年级组,指导教学改进。
(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夯实师资保障
1. 搭建教研平台:
各教研组每周开展3次集体教研,主题聚焦“新课标解读”“重难点突破”“学情分析”等,教研室收缴检查教研记录。
组织跨校教研交流活动,邀请名校教师或专家到校讲座,学习先进教学经验。
2. 开展技能竞赛:
举办“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教学设计评比”“板书设计大赛”等活动,以赛促教,提升教师教学技能。
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竞赛、课题研究,对获奖教师给予表彰和资源支持。
3. 加强新老教师结对:
实施“青蓝工程”,为新教师配备指导教师,要求每周听评课不少于2次,学期末进行结对考核。
(四)优化课程与评价体系,助力学生发展
1. 丰富课程资源:
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设社团活动等,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2. 完善考试评价:
规范考试流程,从命题、监考、阅卷到成绩录入全程严格把关,确保公平公正。
推行“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结合模式,将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实践活动等纳入学生综合评价,促进全面发展。
(五)其他重点工作
做好教材、教辅资料的征订与发放,确保课前到书。加强实验室、功能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等)的管理与使用,提高设备利用率。
四、工作安排
第1-2周:制定教学计划,检查开学准备工作(课程表、教案等),召开教研组长会议。
第5-6周:第一次教学常规检查,高一年级学法指导会。
第11-12周:期中考试及质量分析,青年教师公开课展示。
第16-17周:第二次教学常规检查,高三年级备考经验交流会。
第21-22周:期末考试组织,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五、保障措施
1. 加强教务处团队建设,明确岗位职责,提高工作效率。
2. 建立反馈机制,通过教师座谈会、学生问卷等及时收集意见,调整工作策略。
3. 争取学校各部门协作(如政教处、总务处),形成教学管理合力。
本计划将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动态调整,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为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