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智能问答 繁體版
本网站已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乡镇街道信息公开 - 垭口街道办事处 - 救灾

​舞钢市垭口街道防汛应急预案

发布日期:2022-04-08 来源: 浏览次数:

舞钢市垭口街道防汛应急预案

 

1  总 则

1.1 编制目的

山洪灾害是指山丘区由于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垭口街道为山丘型街道,为有效防御山洪灾害,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做到有计划、有准备地防御山洪灾害,避免群死群伤事件发生,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1.2.1 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等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

2.《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河南省〈河道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等河南省人民政府颁布的法规、条例;

1.2.2 经过批准的国家、省、市、县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报告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报告等

1.《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

2.《全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3.《河南省山洪灾害防治规划》

4.地方防汛工作方案、预案、山洪灾害防治方案等

5.有关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

1.3 编制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

2.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抢、救相结合;

3.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分级管理责任制、分部门责任制、技术人员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4.因地制宜,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1.4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舞钢市垭口街道行政区域范围内洪水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置。本预案是在现有工程设施条件下,针对可能发生的灾害所预先制定的防御方案、对策和措施,是垭口街道实施指挥决策和防御调度、抢险救灾的依据。

1.5 预案执行与修订

本预案自批准之日起执行,应根据本地区山洪灾害防御情况适时修订。

2  基本情况

2.1自然情况

2.1.1 水系分布

垭口街道位于舞钢市垭口山,是市政府所在地,是舞钢市政治、文化、金融中心。共青水库是以农田灌溉为主,兼有防洪、水产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小型水库,它位于垭口街道办事处偏东北1.5公里处,控制流域面积15.8平方公里,属洪河水系韦河支流,河道长度5.92公里。

2.1.2气象、水文及暴雨洪水特性

垭口街道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漫带过渡地区,该流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受北方冷空气控制,寒冷干燥;夏季受海洋暖湿空气影响,炎热多雨;春秋季节,风向多变,春季易旱,秋季晴朗,阳光充足,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14.6℃,最冷月份1月平均1.4℃,最热月份7月平均27.1℃,日照时数约2001.0小时,无霜期234天左右。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和气爽,冬季寒冷少雪。夏季雨水充沛,占全年降水量的47%~53%,降雨量主要集中在6~8月,冬季占6%~9%,春秋两季各占20%左右。境内河流多发源于山区,流向东北部,河流上游多为高山加峙,落差较大,下游趋缓,源短流急,洪水洪水暴涨暴落,经常溢岸,冲毁农田、生产路桥。

垭口街道办1、6、24小时不同频率暴雨特征值

单位:毫米


1小时

6小时

24小时

5年

88

190

240

10年

94

210

260

30年

105

236

340

50年

110

360

400

100年

159

495

790

 

2.1.4 地形地质

地质结构:全街道大部分山区岩性为花岗岩岩体,北部以山区为主,全街道土地面积6平方公里。我街道地质地层主要为:震旦系、石英砂岩、页岩、花岗岩、寒武灰岩组成。

2.2 经济社会情况

2.2.1 行政区划

全街道1.8万人,辖石门郭村、垭口村2个行政村和朝阳社区、振兴社区、育才社区、鑫源社区、平安社区、铁源社区、府东社区7个社区.

2.2.2 经济社会情况

由于垭口地处位置特殊,属市政府所在地,辖区村民已基本无耕地,全街道大部分以房地产业、商业服务等的第三产业为主。

2.3 灾害损失

2.3.1灾害损失

1982年8月11日至15日,境内普降大雨,平均降雨量886 mm,其中共青水库降雨618.4 mm,倒塌房屋8间,受灾面积180亩,冲毁树木2000株,伤亡2人。        

2008年8月9日,垭口办山东头因连日降雨及矿山排土场发生大面积滑坡。滑坡的体积30万立方米,滑动距离50米,导致5户村民房屋受到损坏,12亩耕地被摧毁,直接经济损失28万元。

历史山洪灾害发生及损失情况详见:附表2。

2.3.2 洪水灾害成因

1.洪水灾害类型及易发区

境内洪水灾害存在山洪、滑坡、城市内涝、危房坍塌四类。垭口街道办事处防汛重点部位分布详见:附表3。

2.洪水灾害成因

垭口街道办洪水灾害致灾因素具有自然地理和经济社会的双重属性,具体表现为它的形成与发展主要受降雨因素、地形地质及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

2.3.2.1降雨因素

降雨因素是诱发洪水灾害的直接因素和激发条件。山洪、泥石流、滑坡、内涝等灾害的发生与降雨量、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关系密切。

(1)降雨量

降雨量大,多数情况下意味着雨强高、激发力强,在一定的下垫面条件下,易产生溪河洪水灾害、泥石流灾害、滑坡灾害、城市内涝灾害。

舞钢市是河南省暴雨中心之一,垭口街道位于舞钢市中部,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00mm。统计资料表明,每次灾害的发生,都是在降雨量较大这一基本前提条件下形成的, 从而暴发山洪灾害,造成严重损失。

(2)降雨强度

高强度的降雨是引起洪水灾害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强降雨迅速汇聚成强大的地表径流,极易引发山洪灾害。垭口街道辖区内暴雨一般出现在6-9月;最早出现在4月底,最晚在11月初。雨量较大的暴雨都是出现在7-9月.暴雨的主要特点是强度大,降雨历时短,雨量集中。泥石流、滑坡、城市内涝的发生与前期降雨,特别是前10分钟至一小时的短历时降雨雨强关系十分密切。强降雨的局地性和短历时雨强对泥石流、滑坡、城市内涝的产生起着重要作用,前期降雨直接关系着激发泥石流、滑坡、城市内涝的雨强和雨量,它可造成土体预先饱和,当前期降雨较多时,激发泥石流和滑坡的雨强及雨量将降低。

(3)降雨历时

在相同的条件下,降雨历时越长,降雨量越大,产生的径流量越大,洪水灾害损失也越严重。在溪河洪水、泥石流、滑坡、城市内涝四种灾害类型中,溪河洪水灾害和泥石流灾害特点相似,在下面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只要有足够大的降雨强度和降雨量,溪河洪水和泥石流灾害就可发生,降雨历时越长,所产生的洪量越大,灾害损失越大。滑坡灾害与降雨历时的关系更为明显,一般而言,滑坡和降雨并不是同时发生,滑坡一般滞后于降雨,由溪河洪水诱发的滑坡灾害会随着降雨历时的增长,洪流对坡脚的掏蚀,滑坡也会越来越多。

有时在降雨历时长的情况下,由于地表吸收水分充足,河道水位居高不下,降雨量较小或者降雨强度 不太高时,也可引起山洪灾害。

2.3.2.2地形地质因素

地形地质因素是引发山洪灾害的物质基础和潜在条件,影响着山洪灾害的特性和规模。

地貌类型。

在山洪灾害形成的基本条件中,地貌条件是相对稳定的,变化也较为缓慢。

垭口街道办中部、西部、南部、东部均为山区,北部、东北部为山前堆积平原,地势基本呈西高,东北低态势。山区坡陡谷深,河床坡降陡,有利于山洪灾害发生。

由于暖湿空气在运动中遇到山岭后会沿着山坡上升,水汽在上升过程中由于温度的降低而凝结成云并最终形成地形雨。地形雨多降落在山坡的迎风面,而且往往发生在比较固定的高度和地点,因此山丘区的暴雨大于平原,为灾害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从地域差异中可以看出,地貌类型与灾害的发生关系是很密切的。

地形的起伏变化为山洪灾害的形成提供了动力条件,如果山体高、坡度大,则处于高势能、低阻力的水体和山体极不稳定,可以快速起动、高速运动,迅速成灾;如果山体低而缓,则起动、成灾均很慢,或者不成灾。

(2)地面起伏

地面起伏对山洪灾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溪河洪水、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提供势能条件;二是为泥石流、滑坡灾害提供充足的固体物质和滑动条件。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沟坡坡度的陡缓直接影响到泥石流的规模和固体物质的补给方式与数量。沟谷坡度小于20度时,沟谷较稳定,难以提供泥石流所需的固体物质;坡度大于70度时,坡面组成物质是难以风化的坚硬岩石,同样不能为泥石流提供固体物质来源。

2.3.2.3 经济社会因素

随着人类经济活动逐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尤其在山区,诸如森林集中砍伐,毁林开荒,陡坡垦殖,修路开山炸石,以及不合理的城镇建设等,改变了地表原有结构,加速加剧了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的发生。同时垭口辖区多为老旧小区,市政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局部排水设施老化、堵塞,在局部低洼处易形成局部的城市内涝。

(1)山丘区资源不合理开发

为发展经济,山区资源开发活动更加频繁,一些砍伐树木、道路建设等活动对地表环境产生了剧烈扰动,导致或加剧了山洪灾害。

(2)山丘区房屋选址不当

由于人们的生活习性,养成了在河滩地、岸边及水库坝下等地段选址建房,近年来又养成了在公路两侧开挖坡脚建房的习惯,当遇到山洪暴发时,容易遭受损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与山洪灾害的发生与发展也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以及山区人们防灾意识淡薄,一些地方滥伐山林,陡坡开荒,植被破坏严重,致使水土流失严重。植被的破坏导致地表蓄水能力大大降低,一旦降雨,迅速汇聚成地表径流,从而最终形成溪河洪水陡涨陡落,引发山洪灾害。

(4)局部排水设施老化、堵塞

垭口辖区多为老旧小区,市政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局部排水设施老化、堵塞,突降暴雨后,雨水不能迅速排出,造成局部内涝。

2.4 洪水灾害防御现状

2.4.1 洪水灾害防御非工程措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防灾非工程措施主要包括防灾知识宣传、监测通信及预警系统、防灾预案及救灾措施、搬迁避让、政策法规、防灾管理等。

1.非工程措施建设前情况及存在问题

我街道办已落实了防汛责任制,成立了街道、村两级防汛指挥机构,坚持洪水24小时值班制度,定期巡查防汛安全隐患,灾害发生时,组织抢险队伍抗洪救灾。编制了防汛应急预案、人员疏散预案,能够做到有计划、有准备的防御暴雨袭击,有效控制和降低洪灾的发生和扩展。通过对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学习,坚持以法防灾、减灾,提高群众认识,减少人为破坏。初步建立了“群测群防,群专结合”的防灾体系,对重要灾害点实行专人观测与群众观察相结合的办法,提前确定灾害发生的时间。在街道、村各级组建了防汛抢险队伍,灾害发生时,能够立即组织群众转移和除险排险。加强了山洪灾害防御的宣传培训,使各级责任人掌握防御山洪灾害的基本知识,增强人们主动防灾避灾的意识。

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街道内通讯报警设施能力不足、手段单一。洪水灾害点多面广,多数处于无设防状态,现有防御设施标准低。洪水灾害防御预案不够细化,可操作性不强,尚需进一步完善。缺乏对洪水灾害的广泛宣传,人们主动防灾避灾意识不强,甚至在河道两边、山洪出口一带修建住房搞开发,或者开挖坡脚建房,河道内倾倒垃圾,堆土弃渣,致使河道不断淤塞,泄洪能力严重萎缩,进一步加剧了山洪灾害的损失和发生频率。

2.建设内容

在全街道2个行政村、7个社区内开展洪水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主要包括山洪灾害普查、危险区的划定确定、责任制组织体系建立、防御预案编制和完善以及宣传培训演练等。

3.建成后情况

通过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行政村配置各类预警设施设备,编制和完善街道、村洪水灾害防御预案,建立街道、村两级洪水灾害防御责任制体系;建设后将汇聚市、街道、村各方面的洪水灾害防御信息,依靠建立群测群防的组织和责任制体系,省、市、街道办事处、村根据防灾信息和职责,及时发布预报、警报,组织人员转移,规避灾害风险,有效防御山洪灾害。

2.4.2 山洪灾害防御工程措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1.工程措施现状

我街道目前已通过修建护坡清理排洪道等防灾工程措施对山洪点进行治理。

2.工程措施存在的问题

设施基础差,河道大多无堤防,仅有河道堤防也存在防洪标准低问题,加之近年来河道倒垃圾现象严重,大部分河道堤防遭到冲刷损坏,多数处于无设防状态。

多年来,各类水库的防洪工程建设得到广泛关注,但忽视了众多山地、洪沟的治理,因而洪水灾害仍较严重,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山区居民点分散,基本处于无设防状态,缺乏有效的工程手段,一旦山洪暴发,防不胜防,防御山洪灾害能力十分薄弱。

3  危险区、安全区的划分

3.1 划分原则

危险区是指受山洪灾害威胁的区域;一旦发生山洪、泥石流、滑坡、城市内涝,将直接造成区内人员伤亡以及房屋、设施的破坏。安全区是指不受山洪、泥石流、滑坡威胁,地质结构比较稳定,可安全居住和从事生产活动的区域。安全区是危险区人员的避灾场所。

划分原则:1、对处于历史洪水线及各溪河10年一遇洪水淹没线以下河谷、沟口、河滩、易损堤段范围以及陡坡下、低洼处、不稳定山体下的村庄、小组所在区域划入危险区。2、对处于历史最高洪水线以上,能避开山洪、泥石流、滑坡威胁,地质结构比较稳定的临时避灾地点划入安全区。

3.2 “两区”的基本情况

根据我街道山洪灾害的形成特点,结合分析未来山洪灾害可能发生的类型、程度及影响范围,我街道共确定危险区2处。根据山洪灾害可能发生的程度和范围,收集、整理危险区经济社会资料,填写山洪灾害危险区基本情况表,详见附表4。

4  组织指挥体系

4.1 组织机构

垭口街道办防汛抗旱指挥部为垭口街道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机构。街道党工委书记担任政委,街道办主任担任指挥长,街道办其他班子成员担任副指挥长,指挥部成员由街道武装部、应急办、办公室、劳保所、民政所、经济办、计生办、组宣办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洪水灾害防御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与街道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合署办公。在紧急状况下,指挥部下设监测、信息、转移、调度、保障等5个工作组及应急抢险队。

1.监测组

垭口街道应急办

2.信息组

垭口街道宣统办

3.转移组

垭口街道武装部

4.调度组

垭口街道环保所

5.保障组

垭口街道党政办公室、民政所

4.2 分工与职责

4.2.1 分工

垭口街道办洪水灾害防御指挥部统一领导和组织洪水灾害防御群测群防工作,各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相互协作,实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

街道山洪灾害防治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指挥部日常工作,负责水情、雨情、险情、灾情的信息发布,进行宣传发动,落实防治措施,受指挥长委托下达下发防灾指挥部的命令和意见,对成员单位实行综合调度。

1.武装部督促避灾预案的落实,对紧急避灾中的技术问题向办事处领导提出决策和参考意见,负责救灾中的紧急措施和组织实施。  

2.应急办负责地质灾害的监测、巡视,进行险情预报。

3.城管站、卫生院、派出所、民政办等部门在灾后配合救灾。   

4.各村防灾领导小组负责各辖区的防灾、减灾和灾害自救工作。

4.2.2 工作职责

1.行政首长主要职责

洪水灾害防御工作实行各级一把手负责制。主要职责:

① 负责组织制定本地区防御山洪的规章和制度,组织做好宣传和思想动员工作,增强广大群众防御山洪的意识。

② 负责组织开展本辖区防御山洪的非工程措施和工程措施的建设,不断提高防御山洪灾害的能力。特别是组织有关部门制订本辖区防御洪水灾害预案,并督促各项措施的落实。

③ 根据汛情,及时做出防御洪水灾害工作部署,组织指挥当地群众参加抢险,贯彻执行上级调度命令。

④ 灾害发生后,要立即组织各方面力量迅速开展救灾工作,安排好群众生活,尽快恢复生产,保持社会稳定。

⑤ 各级行政首长对本辖区的防御山洪工作必须切实负起责任,确保安全度汛,防止发生重大灾害。

2.垭口街道办洪水灾害防御指挥部主要职责

在指挥长的统一领导下,负责全街道山洪灾害防御避险工作。街道办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主要职责。

① 贯彻执行有关洪水灾害防御工作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上级洪水灾害防御指挥部的指示、命令,统一指挥本街道内的洪水防御工作。

② 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部署年度洪水灾害防御工作任务,明确各科室的防御职责,落实工作任务,协调科室之间、上下之间的工作配合,检查督促各有关部门做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

③ 遇大暴雨,可能引发洪水灾害时,及时掌握情况,研究对策,指挥协调洪水灾害抢险工作,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④ 督促有关部门根据洪水灾害防治规划,按照确保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编制并落实本街道的洪水灾害防御预案。并组织有关人员宣传培训洪水灾害防御预案及相关洪水灾害知识。

⑤ 建立健全洪水灾害防御指挥部日常办事机构,配备相关人员和必要的设施,开展洪水灾害防御工作。

3.街道办洪水灾害防御指挥部办公室主要职责

具体负责指挥部的日常工作,负责各工作组之间相互协调,各种指令的上传下达,各种信息的收集和整理等。

4.各工作组主要职责

监测组:负责监测辖区各类监测站的雨情、水情,重要水利工程、城市内涝点、危险区及洪泛区水位,山体开裂、滑坡点、泥石流沟的位移等信息。

信息组:负责对市级防指、气象、水文、国土等部门汛前各种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掌握本辖区内暴雨洪水预报、本地降雨、山体开裂、滑坡、泥石流、水库溃坝、决堤等信息,及时为指挥长指挥决策提供依据。

转移组:负责按照指挥部的命令及预报通知,组织群众按预定的转移路线转移,一个不漏地动员到户到人,同时确保转移途中和安置后的人员安全。

调度组:负责与交通、农业、林业、粮食、民政、水电、电信、物质等部门和单位的联系,调度所有抢险救灾工作所需的救灾车辆、救灾物资、设备等。

保障组:负责了解、收集山洪灾害造成的损失情况,派员到灾区实地查灾核灾,汇总、上报灾情数据;做好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包括急需物资的组织、供应、调拨和管理等;指导和帮助灾区开展生产自救和恢复重要基础设施;负责救灾应急资金的落实和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做好救灾资金、捐赠款物的分配、下拨工作,指导、督促灾区做好救灾款物的使用、发放和信贷工作;组织医疗防疫队伍进入灾区,抢救、治疗和转运伤病员,实施灾区疫情监测,向灾区提供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

应急抢险队:在紧急情况下听从乡洪水灾害防御指挥部命令,进行有序的抢险救援工作。

预警发布员:在获得险情监测信息或接到紧急避灾转移命令后,立即按预定信号发布报警信号。

各项工作的责任人及联系方式见附表5。

5  监测、通信及预警

5.1监测

5.1.1监测系统的设立

1.自动监测系统

为扩大水雨情信息监测的覆盖面,充分发挥村组自防自救的作用,因地制宜地配置简易的雨量、水位监测设施,由街道、村、组采用直观、可行的监测方法进行水雨情信息的监测。利用本区域适用的预警方式进行信息发布,达到群测群防的目的。

2.简易监测系统

简易雨量站、水位站采用有雨定时监测,大到暴雨或水位上涨加密监测的工作形式,及时上报和通知下游相关社区、村组。

5.1.2 监测内容

辖区内降雨、水位、泥石流和滑坡等信息。

5.1.3 监测要求

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监测,突出时效性和准确性,采用自动监测和简易监测相结合的手段,获取实时可靠的监测数据,并及时将结果上报各级指挥部门。监测系统以群测群防为主,专业监测为辅。

5.2通信

1.通信方式的选择

实用、可靠、先进。

2.通信方式

洪水灾害预警发布的通信方式由电话、传真、手机短信、无线语音广播、手摇报警器、铜锣等组成。多种通信方式各自相对独立并互为补充,确保预警和指挥调度信息及时通知到各级部门和危险区群众。

5.3预警

5.3.1 预警

1.预警指标确定

预警指标是指触发洪水灾害的雨、水量临界值,包括临界雨量和成灾水位(流量)的确定。预警指标分为准备转移(警戒)和立即转移(危险)两级。

临界雨量的确定是通过调查历史山洪灾害发生时的降雨情况,根据各小流域的暴雨特性、地形地质条件等,结合历史暴雨洪水资料分析成果以及分布式水文模型计算成果,综合确定本地区各个小流域的1小时、3小时、6小时、24小时临界雨量。见表5-1   

成灾水位(流量)的确定根据历史洪水灾害发生时溪河水位变化情况,确定本地区可能发生洪水灾害的溪河水位值;有的河流可将上游水情变化作为判断是否对下游造成山洪灾害的主要依据。

表5-1       

垭口街道办山洪灾害雨量预警指标

  单位:毫米

警戒雨量

危险雨量

1 h

3 h

6 h

24 h

1 h

3 h

6 h

24 h

30

50

80

100

80

150

180

200

 

2.预警等级划分原则

山洪灾害预警等级分为三级(Ⅲ、Ⅱ、Ⅰ),按照发生山洪灾害的可能性、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对应颜色依次为黄色、橙色、红色,三种颜色预警信号分别代表可能(暴雨气象预报)、严重(警戒雨量或警戒水位)、特别严重(危险雨量、危险水位或有泥石流、滑坡征兆)。

3.预警启用时机

1)当接到暴雨天气预报,相关行政责任人应引起重视,并发布暴雨预警信息。当降雨量达到相应等级雨量值时,降雨仍在持续,应发布预警信息;

2)当水位达到相应等级值,且仍在上涨,应发布预警信息。若可能对下游造成山洪灾害,应向下游发布预警信息;

3)当出现发生泥石流、滑坡的征兆时,应发布泥石流、滑坡灾害预警信息。

4)水库及塘堰坝出现重大险情时应立即发布预警信息。

4.预警发布及程序

根据监测、预报,按照预警等级及时发布预警。


5.3.3 预警、警报方式

预警方式:(1)电话、手机短信预警;(2)口头通知。

警报方式:(1)无线语音广播报警;(2)手摇报警器;(3)铜锣报警;(4)口头通知。

5.3.4 预警发布及响应

1.接到市洪水灾害防御指挥部通知将有暴雨发生以及发布的三级(黄色)预警时,启动三级应急响应。

(1)街道办洪水灾害防御指挥部通过电话、传真向有关村、单位发出三级(黄色)预警;

(2)通过宣传提醒广大群众注意做好山洪灾害防范准备。

(3)当接到三级(黄色)预警后,各有关人员应迅速上岗到位,注意观察水雨情变化,并加强防范。

2.接到市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发布的二级(橙色)预警时,或降雨量达到警戒雨量且降雨仍在持续时,或溪河水位达到警戒水位,发布二级(橙色)预警,同时启动二级应急响应。

(1)街道办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通过电话、向有关村、社区、单位发出二级(橙色)预警。

(2)通过手机短信向街道办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指挥长及指挥部成员单位领导、防指所属的监测组、信息组、转移组、调度组、保障组主要成员发布二级(橙色)预警,请危险区人员注意防范,做好转移准备。

 (3)有关村在接到街道办防指发布的二级(橙色)预警后,通过铜锣等向危险区群众发出二级(橙色)预警,提请危险区人员注意防范,做好转移准备。

3.接到市洪水灾害防御指挥部发布的一级(红色)预警时,或当降雨量达到危险雨量且降雨仍在持续时,或溪河水位达到危险水位,或有泥石流、滑坡征兆时,发布一级(红色)预警,同时启动一级应急响应。

(1)街道办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通过电话向有关村发出一级(红色)预警,要求有关村立即全面行动,做好抢险救灾转移安置工作。

(2)通过播音喇叭播放洪水灾害一级(红色)预警信息,要求危险区人员马上转移,有关群众严加防范山洪灾害。

(3)手机短信报警通知到街道主要领导、街道洪水灾害防御指挥部指挥长及指挥部成员单位领导、山洪灾害监测组、信息组、转移组、调度组、保障组主要成员、各行政村、社区负责人,要求危险区人员立即按预定路线撤离至安全区。

(4)街道办洪水灾害防御指挥部发布一级(红色)预警,有关村、社区要立即行动,通过无线语音广播报警系统向危险区群众发出语音警报,要求危险区人员立即按预定路线撤离至安全区。

(5)村级预警员通过无线广播、铜锣向危险区群众发布撤离至安全区警报。

有关预警设备分布情况表见附表6。

6  转移安置

6.1 转移安置

6.1.1转移安置原则

转移遵循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后一般人员,先低洼处后较高处人员的原则,以集体、有组织转移为主。转移责任人有权对不服从转移命令的人员采取强制转移措施。

6.1.2 转移安置路线

转移安置路线的确定遵循就近、安全的原则。事先拟定好转移路线,必须经常检查转移路线是否出现异常,如有异常应及时修补或确定新的转移线路。转移路线宜避开跨河、跨溪或易滑坡等地带。根据拟定的转移安置路线绘制转移安置图,并填写群众转移安置计划表(见附表7)。

6.1.3 转移安置方式

安置地点一般因地制宜地采取就近安置、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结合的原则。安置方式可采取投亲靠友、借住公房、搭建帐篷等。搭篷地点应选择在安全区内。垭口办事处集中安置点设在市实验小学。

6.1.4 制定特殊情况应急措施

转移安置过程中出现交通、通讯中断等特殊情况时,灾区各村、社区应各自为战、不等不靠,及时采取防灾避灾措施。由村、社区干部分头入户通知易发灾害点村民、居民,尤其是夜间可能发生相关灾害时,要保证信息传递的可靠性,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借助无线广播、铜锣、哨子等设备引导转移人员到安置地点。在制定的转移路线交通中断的情况下,应选择向溪河沟谷两侧山坡或滑动体的两侧方向转移到就近较高地点。对于特殊人群的转移安置采取专项措施,并派专人负责,确保无一人掉队。

 

7  抢险救灾

7.1 抢险救灾准备

7.1.1 建立抢险救灾工作机制,确定救灾方案。

抢险救灾由街道办洪水灾害防御指挥部统一指挥。紧急救援人员主要由街道办民兵应急排、受灾地区的党员干部、群众、其他自愿人员组成,共同做好抗洪抢险工作。街道办洪水灾害防御指挥部视灾害严重情况组织前线救灾抢险工作组,现场协调指挥,安排各类抢险救灾装备、车辆和医护人员前往灾区实施救助。

7.1.2 抢险救灾准备

抢险救灾准备包括装备、资金、物资准备等。

装备:救助装备由街道办洪水灾害防御指挥部组织有关单位共同准备。

资金:设立抢险救灾专项资金。

物资:包括抢险物资准备和救助物资准备。抢险物资主要包括抢修水利、交通、电力、通讯等设施所需的设备和材料,抢救伤员的药品器械及其它紧急抢险所需的物资。救助物资包括食品饮用水、帐篷、衣被和其他生存性救助所需物资等。抢险救助物资由各有关部门储备和筹集。

7.2 抢险、救灾

一旦发生险情,各村、社区及时向街道办洪水灾害防御指挥部报告险情的同时,要迅速组织村(社区)、组两级应急抢险队员奔赴灾区,投入到抢险救灾工作中去。

如发生灾情,首先把被困人员按照预案迅速转移到安全区,对受伤人员进行及时救护;如有人畜伤亡,及时抢救受伤人员,清理、掩埋牲畜尸体;伤病情较轻的人员,在村室卫生所、社区诊所或中医院就近接受治疗,伤势较重的,应安排到医疗水平相对较高的医疗进行救助;对有员伤亡的,街道办主要领导要协调所在地村委会、居委会,及时做好亡者家属的善后工作;对转移人员做好临时安置,及时发放食品、衣物等生活必需品,同时做好卫生防疫疾病控制工作;组织力量和调动物资抢修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

对可能造成新的危害的山体、建筑物要安排专人监测、防御。为避免次生灾害发生,对可能造成的山体滑坡、建筑物倒塌涉及范围内的道路、村庄、厂矿、学校等,要及时进行转移并对该区域设立警戒线,禁止人员进入。对监测情况及时上报,使上级指挥部门掌握情况,科学制定对策。

洪水灾害发生时,街道办洪水灾害防御指挥部下设的监测、信息、转移、调度、保障组和应急抢险队要协调工作、形成合力,全力组织抢险。组织做好卫生防疫、救灾物资供应、治安管理、恢复生产和重建等善后工作。

8  保障措施

8.1 汛前检查

汛前,街道办要对所辖区域的重要水利工程、河道险工险段、滑坡危险点及通信、监测、预报预警设施进行全面检查,统计危险区内常住人口,登记造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到有险必查、有险必纠、有险必报。

8.2宣传教育及演练

1.利用会议、广播、墙报、标语等多种形式,宣传山洪灾害防御常识,增强群众主动防灾避灾意识。

播放有关洪水灾害防御知识的视频,科普读物和宣传单,在中小学、企业以及危险区内的群众进行宣传,各村、社区负责人平时积极做好防灾知识方面的培训和宣传。张贴标语、创建宣传栏,介绍防灾、避灾知识等。

2.在交通要道口及隐患处设立警示牌。

3.组织辖区各村、社区责任人、预警人员、抢险队员等进行培训,掌握洪水灾害防御基本技能。

4.各村、社区要组织群众进行演练,熟悉转移路线及安置地点。

8.3 纪律

为及时、有效地实施预案,机关各科室、辖区各村、社区要做到: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层层落实责任,一级抓一级,确保灾民转移安置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2.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对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失职、渎职、脱岗离岗、不听指挥的,追究相应责任,情节严重的,追究法律责任。

3.各级转移安置负责人,对瞒报、漏报者必须追究其责任,对临阵脱逃者依法依纪查办;

4.水、雨情报告要及时,有险要速报,会商要及时,指挥要果断;

5.暴雨天气,各包村、包社区、包组干部未经批准,不得离岗外出。

6.严格执行大雨、暴雨天气24小时巡查制度。

7.防汛办及监测、信息组实行24小时值班,确保通讯畅通。

附表:

1.舞钢市垭口街道办行政区划基本情况表

2.舞钢市垭口街道办历年山洪灾害损失情况表

3.舞钢市垭口街道办灾害易发区统计表

4.舞钢市垭口街道山洪灾害危险区基本情况表

5.舞钢市垭口街道山洪灾害防御各级责任人情况表

6.舞钢市垭口街道预警设备分布表

7.舞钢市垭口街道群众转移安置计划表

8.应急演练安排


附表1 

              垭口街道行政区划基本情况表

行政村

社区

自然村

(组)

土地面积

(平方公里)

耕地

面积(亩)

总人口(人)

家庭户数(户)

房屋数(间)

1

垭口村

庙上组、焦沟

1.2


769

215

694

2

石门郭村

石门郭3.4.5.6组、苗庄、郭岭、斗北寺、河湾、山东头

2.9


2148

596

1237

3

朝阳社区

---

---

4456

2920


4

育才社区

---

---

2854

1946


5

振兴社区

---

---

5578

3185


6

鑫源社区

---

---

3622

1729


7

平安社区

---

---

2961

1285


8

铁源社区

---

---

3548

1135


9

府东社区

---

---

3368

1680


 

 

 

 

 

 

 

 

 

 

 

附表2          

   历年山洪灾害损失情况表

时间

(年)

受灾人数(人)

受灾面积(亩)

死亡人数(人)

倒房(间)

经济损失(万元)

日最大

降雨量(mm

时段

降雨(mm

灾害

类型

1982年

470

236

0

9

22

828.2

92

山洪

2007

5

63

0

7

12

830

80

山体滑坡

2021年

9

76

0

0

26

550

78

内涝积水


附表3          

垭口街道办事处防汛重点部位及责任人一览表

序号

重点防范部位

灾害类型

处置措施

(社区)

村(社区)负责人

办事处

分包领导

联系电话

分包责任人

联系电话

责任领导

联系电话

1

工会22号楼西侧

山体滑坡

设立警示标志

育才社区

宫秀清


李爱芳


赵艳华


2

青少年活动中心大门北侧

山体滑坡

设立警示标志

育才社区

魏琳辛


李爱芳


赵艳华


3

刘民楼后西侧

山洪灾害

设立警示标志

育才社区

郭彩霞


李爱芳


赵艳华


4

食品公司楼前

山体滑坡

设立警示标志

育才社区

晏建军


李爱芳


赵艳华


5

福田北楼地下室

墙体裂缝

设立警示标志

鑫源社区

白秀花


邢惠歌


赵艳华


6

福田小区院内大坑

积水

抽水,疏通

鑫源社区

白秀花


邢惠歌


赵艳华


7

科委院内西墙

墙体裂缝

设立警示标志

鑫源社区

刘丽芳


邢惠歌


赵艳华


8

融鹰垭都水郡

城市内涝

抽水,疏通

铁源社区

崔艳菊


段永欣


张彦飞


9

工程处家属院

城市内涝

通知搬离

铁源社区

王英子


段永欣


张彦飞


10

石门郭四组安置房小区

城市内涝

抽水、疏通

石门郭村

田彦春


袁新歌


李  亮


11

石门郭村河湾组

排洪沟施工堵塞

疏通

石门郭村

袁国顺


吴卓聪


李  亮













 

 

 

 

 

 

 

 

 

 

 


附表4    

垭口街道山洪灾害危险区基本情况表

序号

行政村名

危险区地点

危险区内家庭户数

危险区内耕地面积

危险区内人口(人)

危险区内房间(间)

备注

1

石门郭村

河湾组

78

--

143

312


2

育才社区

22、23号楼

66

--

211

72










 

 

 

 

 

 

 

 

 

 

 

 

 

 

 

 

 

附表5

 垭口街道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各级责任人情况表

职  位

姓   名

  

单位

手   机

政  委

李伟华

党工委书记

街道办


指挥长

李伟华

党工委书记

街道办


副指挥长

张彦飞

纪委书记

街道办


  

党委委员

街道办


李瑞旗

武装部长

街道办


徐英超

副主任

街道办


赵艳华

副主任

街道办


成   员

 

石  岩

办公室主任

办公室


刘耀松

应急办主任

应急办


刘慧丽

信访办主任

信访办


刘国旗

环保所所长

环保所


  

劳保所所长

劳保所


谷科显

经济办主任

经济办


  

综治办主任

综治办


臧青蕾

宣统办主任

宣统办


马向宇

工会副主席

工会


马文召

物业办主任

物业办


杨志强

统计站站长

统计站


  

派出所所长

派出所


袁新歌

石门郭村书记

石门郭村


周艳平

垭口村书记

垭口村


高东阳

朝阳社区书记

朝阳社区


张亚娜

振兴社区书记

振兴社区


关亚飞

平安社区书记

平安社区


魏琳辛

育才社区书记

育才社区


  

鑫源社区书记

鑫源社区


段永欣

铁源社区书记

铁源社区


薛凤琴

府东社区主任

府东社区


组长

刘耀松

应急办主任

监测组


组长

臧青蕾

宣统办主任

信息组


组长

李瑞旗

武装部长

转移组


组长

刘国旗

环保所所长

调度组


组长

石  岩

办公室主任

保障组












 

 

 

 

 

 

 

 

 

 

附表6

               垭口街道预警设备分布表

序号

行政村名

预警设备数量(个、台、套)

预警人员

(人)

传真机

无线语音预警广播

手摇报警器

铜锣

其它

1

石门郭村




1

3

1

2

垭口村




1

3

1

3

朝阳社区






1

4

育才社区






1

5

振兴社区






1

6

鑫源社区






1

7

平安社区






1

8

铁源社区






1

9

府东社区






1

 

 

 

 

 

 

 

 

 

 

附表7 

            垭口街道办群众转移安置计划表

序号

行政村名

自然村名

总人口(人)

计划转移户数

计划转移人口(人)

安置地点

负责人

联系电话

1

石门郭

河湾

166

56

166

实验小学  市党群文化艺术中心

袁新歌


2

育才

22、23号楼

211

66

211

实验小学  市党群文化艺术中心

魏琳辛


备注:本表填写有计划转移任务的行政村、自然村群众转移安置情况。

 

 

 

 

 

 

 

 

 

 

 

 

 

 

 

附件8:  

应急演练安排

1.演练时间。6月下旬组织开展1次防汛演练。

    2.演练内容。山洪爆发下游石门郭村河湾组群众转移。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育才社区22号23号楼群众转移。ƒ低洼易涝区域排水抢险。

    3.参加演练单位。垭口街道办、石门郭村、育才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