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舞钢市 2022 年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 2023 年 计划(草案)的报告
市十一届人大三次 会议文件(20)
关于舞钢市 2022 年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 2023 年 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3年10月27日在舞钢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谢 辉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舞钢市 2022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计划执行情况及 2023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市 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 志提出意见。 一、2022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 年,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 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 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国家、省、平顶山市稳住经 济大盘系列决策部署,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 的总体要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保持战略定力,坚 持稳中求进,戮力克难攻坚,经济运行呈现平稳向好的良好态势,较 — 1 —好完成了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74 亿元,同比增长 7.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 成54.3 亿元,同比增长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7.5 亿元,同 比增长14.3%;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1.1%。其中,地区生产总值 增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等主要经济指标 连续稳居平顶山市前列。 (一)突出项目引领,夯实发展基础,踔厉奋发,全力推动 经济高质量发展。项目建设再创佳绩。紧扣“项目为王”导向, 超前谋划并动态抓好重点项目入库,完善县级领导分包重点项目 制度,扎实推进“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全年梳理谋划重点 项目 88 个,总投资 400 亿元。其中,16 个省重点项目和 35 个平 顶山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 172.3 亿元,占年度投资目标的 124.6%, 完成投资额和投资完成率均居平顶山市首位。根据国家政策导向 和支持领域,全年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 10.73 亿元。要素保障持 续优化。常态化落实惠企政策和政银企多渠道融资、持续推进“万 人助万企”“春风送岗”等基础保障措施。继续坚持“四保”企 业白名单管理,遴选 12 个项目纳入省白名单、3 个项目纳入平顶 山市白名单、18 个项目纳入舞钢市白名单,重点企业、重点项目 在疫情期间实现不停产不停工。招商引资提质增效。持续完善“四 张图谱”、开展“四个拜访”、运用“线上洽谈,云上签约”方 式,招引废钢加工基地、合创锻件制造、静脉产业园等 80 个重大 — 2 —项目,到位资金 396.4 亿元(含续建项目)。 (二)坚持科技创新,打造产业优势,双管齐下,加速构建 现代产业体系。主导产业优化升级。引导企业加快高端化、智能 化、绿色化改造,建成投产冶金产业园一期、舞钢公司吸附制氧、 云龙纺织技改、公铁智慧物流港等项目;开工建设废钢加工基地、 舞钢公司绿色化改造、纺织服装产业园、静脉产业园等项目。2022 年,全市生铁产量 287.5 万吨、粗钢产量 319.5 万吨、钢材产量 249.9 万吨,完成产值 356 亿元;棉纱产量 9.4 万吨,完成产值 20.8 亿元。特色农业成绩突出。投用省级鸽业现代农业产业园, 辐射带动枣林、尚店、铁山等集体联营发展鸽产业;茶产业扩面 提标,新增白茶种植面积 1100 余亩;菌产业多元增产,年生产规 模达到 3000 万棒(袋),产值达 2.6 亿元。现代服务业成果斐然。 商务中心区新增入区企业 13 个,全年主营业务收入达 31 亿元。 孤山寨民宿集群项目主体完工,一鸣书居等民宿建成投用,建业 百城天地开业运营,“吃住行游购娱”要素短板加快补齐。电商 服务中心大楼完成主体工程,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加快推进。全 年累计接待游客 116 万人次,综合收入 5.2 亿元。创新能力显著 提升。推进西安交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舞钢分中心建设,建成科 技创新展厅和芝麻粒众创空间。舞钢公司获批省级先进制造业“头 雁企业”,神州重工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和省级 “瞪羚企业”,泰田重工、天成鸽业获批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 3 —(三)着眼改革困境,破除发展难题,守正创新,主动激发 高质量发展活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成立全省首家投资项目“一 站式”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行政审批、要素保障等全流程“一 站式”服务。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重塑行动,各单位工作 专班设置得到标准化、规范化提升,完善优化营商环境指挥及工 作落实体系,连续两年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保持第一方阵,均 居平顶山市首位。重点改革步伐稳健。全面推进经开区“三化三 制”改革,实行“管委会+公司”运营管理模式,剥离社会事务管 理职能,推进园区高质量发展。2022 年,舞钢经开区营业收入 526.8 亿元,生产总值完成 81 亿元,在全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考 核评价中,位居全省 36 个营业收入超 400 亿元及国家级开发区 中第 14 位、平顶山市第 1 位。按照“一企一策”“确保区域粮 食安全”的原则,系统全面推进国有粮食企业体制改革。 (四)聚焦城乡联动,优化资源配置,统筹兼顾,奋力打造 城乡融合新格局。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G345 等 3 条国省干 线全线通车,常州路东进、干休一街东进、师范东路、公园北路 等断头路建成通车。实施农村“排前路”建设,累计修建 530 公 里,“四好农村路”完成 102 公里。污水管网改造持续推进,水 坑赵、胡寨新村、陈庄(钢城路以西)等区域 50 公里雨污管网相 继完成铺设。城乡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开展市容市貌集中整治, 加大对“城市十乱”执法检查力度。完成 76 条背街小巷升级改造 — 4 —和城区老旧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建成投用智慧城市运行指挥中心, 城乡管理精细化水平不断提升。保障性安居工程扎实推进。铁山 街道薄冲村棚户区改造项目基本完成,稳步推进红山街道、垭口 街道、院岭街道 3 个棚改项目。开展自建房排查整治和录入工作, 改造农村危房 28 户。实施完成 21 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脱贫攻 坚成果持续巩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加强动态监测预警,把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作为守 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重要抓手。积极推广“以工代赈”促 农增收,发放以工代赈劳动报酬 210 万元,通过引导困难群众参 与项目建设,获得劳动技能提升,持续增强群众致富内生动力。 (五)健全民生保障,推进社会事业,全力以赴,努力增强 人民群众福祉。社会保障不断健全。持续推进稳岗就业,城镇新 增就业 6190 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6175 人。完善“一校一案” 控辍保学举措,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保持零辍学。实现资助 政策全覆盖,共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23605 人次,落实资助资 金 2370 万元。强化农村特困、低保、残疾人、孤儿等特殊困难群 体动态管理,全面落实社会救助保障政策,新增农村低保 452 户 544 人、农村特困 100 户 100 人,累计为农村低保对象、农村特 困人员、临时救助困难对象、重度残疾人等特困人群发放补贴共 计 4116 万元。社会事业加快发展。落实“人人持证、技能河南” 工作,新增技能人才 6162 人,其中高技能人才 186 人。新建、 — 5 —改扩建公办幼儿园 5 所,新增学位 2200 个。完成第五小学等 19 所学校的新建、扩建、维修工作。全力推进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 院舞钢校区建设项目。大力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进一步整合 县、乡、村三级医疗资源,深入实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六)筑牢底线思维,强化忧患意识,不忘初心,坚决维护 社会稳定发展。社会治理全面加强。持续开展集中治理重复信访 化解信访积案专项工作,拓展服务平台,积极化解基层矛盾,荣 获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市、区)等荣誉称号。全面落实安 全生产责任,聚焦重点行业领域,突出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 城乡建设、农业农村、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深入开展安全生产 专项整治行动。保障能力不断提升。以粮食和能源为重点做好保 供稳价,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 止“非粮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深入调整能源结构,推进能 源低碳高效利用,完成舞钢公司节能降碳改造项目。坚持节能减 污降碳协同发展,持续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成功创建河南省碳 达峰试点县(市)。扎实推进大气、水及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全 面完成了上级环保部门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在取得上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 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距各位代表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 一是内需不足,受人口地域及市场影响,扩大消费面临挑战;二 是支撑乏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财税贡献大的大项目、 — 6 —好项目不多,民间投资后续乏力;三是产业层次不高,新材料、 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传统产业转型升 级困难较多;四是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对此,我们将努力通 过深化改革和加快高质量发展逐步加以解决。 二、2023 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23 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各级经济工 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 落实省、平顶山市和市委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以增进民生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抢机遇、强优势、挖潜 力,把先进制造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略”,把开发区建设作 为经济工作的“主战场”,坚定不移抓项目、稳投资、增动能、 建机制、转作风,加快推进“一黑一白一绿”主导产业体系建设。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 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 现经济发展质量更高、效益更好、速度更快,奋力构建我市经济 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023 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 8%以 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2%以上,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8% — 7 —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单位 GDP 能耗强度与“十四五”控制目标统筹衔接。 三、2023 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统筹推进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优质动能 科学把握舞钢在全省全市发展大局中的功能定位,以提升产 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为核心,坚持扩大增量和优化存量并举, 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推进先进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依托铁矿原料优势、舞钢公 司产品优势、科技创新优势及下游装备制造企业集群发展优势, 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促进特种钢板向 下游化工装备、盾构装备、压力装备等特种装备扇面扩张。依托 模具钢、压力机等优势,积极引入模具生产企业和高分子复合材 料企业,规划建设模具产业园,培育金属新材料产业园,打造营 业收入超过 500 亿元的高能级产业集群。依托银龙集团,积极引 导棉纺企业数字化赋能,致力打造集“原棉仓储→精纺→印染→ 织布→制衣”为一体的纺织产业链,打造百亿级精纺及纺织服装 产业集群。统筹推进废钢加工基地、昱恒朗桥梁装备制造、德正 新材料、纺织服装产业园、云龙纺织智能化改造、宇龙纺织 5 万 锭扩建等重点项目,通过抓实重点事项、重点园区、重点企业、 重点项目“四个清单”,持续提升全产业链核心竞争优势。 — 8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推动生 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 品质和多样化升级,重点实施公铁智慧物流港、电商产业园、二 郎山基础设施提升等重点工程。发挥大宗商品消费带动作用,完 善落实新能源汽车购置、家电更新等政策。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 略,开展文化旅游消费季活动,引导二郎山、灯台架、祥龙谷景 区推出特色文旅品牌和文创产品。加快寺坡、朱兰步行(商业) 街建设改造,鼓励发展“夜经济”“小店经济”等业态模式,着 力培育区域消费中心和品牌消费集聚区。发挥电商产业园示范带 动,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 提升产业载体能级。巩固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 成果,加快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经开区邻里中心、人才 公寓、标准化厂房、公租房升级改造等生产生活配套工程,激发 产业载体发展活力。支持商务中心区重点发展楼宇经济和总部经 济,加快推进昊华物流园二期、市民中心等项目建设,促进服务 业专业园区加快集聚现代物流、研发设计等市场主体。围绕废钢 加工基地、纺织服装产业园、静脉产业园、模具产业园等产业发 展平台,实现关联企业集中布局,强化产业链上下游集群发展。 加快绿色低碳发展。积极践行“两山”理论,持续深入打好 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统筹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发 展,积极开展全省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县(市)工作。以提升能源 — 9 —利用效率为目标,推动企业绿色化改造,重点实施煤气回收综合 利用、共享储能、低温余热发电、绿色工厂创建等项目。开展废 旧钢铁再生利用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深度挖掘不同含铁废料的协 同处理工艺技术,提高钢铁资源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 (二)强化项目管理,备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后劲支撑 聚焦开展全省“三个一批”活动,统筹推进省市重点项目、 “三个一批”项目和舞钢年度重点项目。深化全省“三个一批” 活动。按照省市关于“三个一批”活动工作部署,做好各季度活 动方案、项目选定、观摩筹备等工作。加大对“三个一批”项目 持续跟踪服务力度,确保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投 产项目早达效。全力推进省市重点项目建设。积极申报省市重点 项目,推动更多项目纳入省、市项目盘子,争取更多的上级资金、 用地指标、环保政策等要素保障支持。发挥大项目投资关键作用, 引导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增强有效投资对稳经济大盘的支 撑作用。扎实开展年度重点项目建设。健全重大项目推进机制, 落实县级领导牵头推进重点项目等制度,常态化开展项目调度。 力争舞钢公司数字化改造、九源热电联产等 46 个项目签约落地; 经开区重型标准化厂房、小西环道路建设等 59 个项目开工建设; 纺织服装产业园、硕基锂电池轧机等 36 个项目投产达效。积极 向上争取资金项目。抢抓中央、省政策机遇和申报窗口期,根据 国家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在专项债项目申报、中央预算内资金 — 10 —争取等方面找准与我市发展的契合点,提前谋划项目,做实前期 工作,提升项目成熟度,力争全年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和专项债资 金 30 亿元以上、融资 20 亿元以上。大力开展招商活动。围绕“一 黑一白一绿”及循环经济等产业链,更新完善“四张图谱”,做 实精准拜访,大力开展以商招商、集群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努力 实现产业项目梯次动态储备。 (三)实施创新驱动,提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科技势能 聚焦企业、人才、平台、载体等关键环节,统筹推进自主创 新、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提升创新体系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 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积极申报省级以上重点实验 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充分发挥西安交大科创中心平台 作用,在众创空间孵化器、中试基地等创新平台上有序发力,为 企业转型发展科技赋能。引导、支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研发 活动,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 70%以上。强化科 技成果转化。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舞钢公司等龙头 企业作用,加强重点产业、风口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力促神州重 工与北京理工大学、泰田重工与郑州大学深度合作,聚力突破模 具钢生产成本较高、大幅面贵重金属复合板爆炸焊接复合率低等 一系列“卡脖子”难题。抓好创新人才引进。围绕重点企业需求 精准招引人才,着力引进一批专业化、高层次科技人才。打造一 站式人才服务平台,提升人才服务质量和效率,推动落实高层次 — 11 —人才配偶安置、子女入学、住房保障等方面待遇,为产业发展提 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深化创新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企业出 题、政府立题、科研破题”协同机制,推动创新资源共享、平台 共建、人才共育、项目共研,更好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发展。 (四)深化重点改革,激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落实落细基础性、关 键性改革举措,推动各类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坚持“两个 毫不动摇”。大力发展公有制经济,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 强做优做大;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持 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提升乡、村两级政务服务能力,打通为民 服务“最后一公里”。持续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实现高 频政务服务事项全覆盖。完善投资项目“一站式”服务机制,全 面推行“标准地+承诺制”。扩大“万人助万企”活动覆盖面,建 成钢城助企服务平台,实现中小微企业包联全覆盖、信息全记录、 服务全天候。用好惠企政策网络平台,全面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 享,助推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力争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 10 家以 上,新增市场主体 3500 户以上。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统筹推进交 通、水利、产业等领域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政府投资公司市场 化投融资机制,规范有序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稳步开 展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增强可持 续投融资能力。持续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强化重要领域价格 — 12 —成本监管,提升价格认定公共服务能力。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提高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效率和质量,推行信用承诺应用。全 面实施信用联合奖惩制度,依托“信易贷”平台,助力金融机构 提高中小微企业信用评价和风险识别能力。 (五)统筹城乡融合,优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区域布局 顺应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趋势,突出城区带动,统筹 推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推动形成优 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落 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围绕“鸽、 茶、菌”等特色农业持续发力,统筹波尔山羊、富硒果蔬、中草 药材产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重点实施高 标准农田、鸽业现代农业产业园、杨庄尚店羊肚菌种植示范园、 庙街白茶提质扩面等年度重点项目。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持续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重点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小西 环、城乡污水治理、城区停车场等重点项目建设,优化城市公共 服务体系和宜居宜业环境。持续完善智慧城市数字化平台扩容建 设,打造智慧市政、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医疗、智慧应急 等平台,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 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扩大以工代赈投 入规模、实施范围和收益对象,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 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存 — 13 —量宅基地有偿退出制度,细化落实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配套政策。支持返乡创业示范园建设,引导优秀农民工、科技人 员等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创业。统筹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围绕城 乡规划、交通、供水、环卫、清洁能源、数字乡村、物流等“七 个一体化”,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着力提升城乡 教育、文化服务、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能力均等化。 突出抓好四好农村路、标准化村卫生室、镇区基础设施提升、乡 镇养老院提档升级、农村教师保障住房等年度重点项目建设。 (六)推动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稳定 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落到实处,尽力而为、量力 而行,着力办好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实事。强化就业服务保障。 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贫困 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和针对性帮扶,积极发展基于共享经济、 数字经济的新就业形态。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 完善经开区、返乡创业园区等平台创业孵化功能,加大创业担保 贷款、创业补贴等扶持力度,全年完成技能培训 9500 人次。提 升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推进乡镇卫生院提档升级,建成 110 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实施普惠性学 前教育资源扩容计划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行动,开工建设第五中 学(九年一贯制学校),积极推进 5 所幼儿园、尹集中学迁建等 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聚焦“一老一小”,深入推进普惠养老试点 — 14 —和普惠托育服务试点,培育一批社会化养老、托育专业服务机构, 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强化经济指标监测预警调度,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完善财 力长效保障机制,切实兜牢“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底 线。强力推进“保交楼、稳民生”攻坚行动,持续完善多主体供 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强化重要民生商品储备 能力建设,加大保供稳价力度。继续抓好道路交通、电力、危化 品、食品药品、油气长输管道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加 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坚决防范遏制各类重特大事故。坚持底线 思维,扎实做好平安建设、非法集资处置、信访稳定和社会综合 治理工作,做好经济、金融、粮食、能源、生态环保等领域风 险防范化解工作,提升安全发展能力,巩固社会和谐稳定局面。 各位代表,做好 2023 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 大,我们要在市委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市人大监督,虚心听取 市政协意见建议,迎难而上、扎实进取,全力以赴推进全市经济 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