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智能问答 繁體版
本网站已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弘扬传统文化 打造富美舞钢”专题

传统节日里的中国梦

发布日期:2016-09-08 来源:中华励志网 浏览次数: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并强调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是文明古国,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文化传统深邃厚重。特别是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重大传统节日文化源远流长。每一个节日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文化内涵,比如在端午节里,人们用吃粽子、赛龙舟的方式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体现了对国家的“忠”;鼓励人们端午假期回家看望亲人,包含了浓浓的“孝”。这些约定俗成的民间规律,是一块历史瑰宝、一股力量源泉,通过代代相传,年年相庆,产生了一定的生产力、号召力和凝聚力,推动了社会发展进步、民族和谐团结、家庭其乐融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的节日文化和传统习俗,彰显的不仅仅是某时某地的民情风俗,更是彰显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勤劳善良、勇敢智慧等传统美德和古朴纯正、至亲至善、光辉灿烂的民俗文化。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近年来传统文化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挑战,或渐被遗忘,或日渐式微,或慢慢湮灭。与之形成明显对比的是,很多年轻人过起了洋节,比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十分红火,很有市场。一个国家或民族,当“洋节”盛行、土节“遇冷”了,不少人对自己的传统节日和民族文化缺乏了解、不感兴趣,而是盲目地“崇洋媚外”时,这是十分危险的,不能不引起我们深刻反思。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实现中国梦,必须充分挖掘和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中国共产党历来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并不断赋予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现中国梦的奋斗历程中,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与时俱进、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忧患意识,“民为贵、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仁者爱人”、“为政以德”的仁政文化,“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等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发扬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总之,我们应具有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精神力量的高度自觉,进而切实把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