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号 | 索引号 | wgssjj-00000-2022-00001 | 发文日期 | 2022-02-25 | 有效性 | |
主题分类 | 业务管理 | 成文日期 | 2022-02-25 | 服务对象 |
河南省“十四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
河南省“十四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 用,根据《“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河南省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我省审计工作实际,制定河南省“十四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开启新时代河南审计新征程
一、发展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审计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审计工作作出重要讲话和重要指 示批示,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审计领域重大工作,为 新时代审计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十三 五”时期,全省审计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扎实开展常态化“经济体检”,累计实施 2 万多个审计项目,促进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 600 多亿元,移送问题线索 3700 多起,提出并被采纳审计建议 4 万余条,积极服务保障了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 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河南发展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可以大有作为的关键时期。当今世界正经 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 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我省发展也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做好“十四五”时期全省审计工作面临新的形势、任务、机遇和挑战。
——新时代赋予审计工作新职责新使命。党的十九大作出改革审计管理体制的决定,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决定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要求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我省省、市、县党委建立审计委员会,健全党中央对审计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体制机制。全省审计机关要积极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党中央关于审计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审计工作新职责新使命,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不折不扣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审计署部署要求,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全面深化改革,促进权力规范运行,促进反腐倡廉。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对审计工作提出新要求。《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省委、省政府部署全省上下要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新时代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政策机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历史机遇,加快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生态强省、开放强省和国家创新高地、幸福美好家园。这些决策部署都对全省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全省审计机关要坚持与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同频共振,强化答卷意识,树牢结果导向,自觉躬身入局,知责履责尽责,努力推动省委、省政府各项变革性、牵引性、标志性举措落实落地,为服务保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贡献审计力量。
——在新起点上继续发展具有良好基础。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改革审计管理体制的战略部署,加强对全省审计工作的总体布局、统筹谋划、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研究推进全省审计领域重大工作,建立健全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等制度机制,不断把党的领导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建立审计机关与纪检监察、巡视巡察、组织人事以及公安等部门单位工作协作配合机制,推进了审计监督与各类监督贯通融合,初步构建了大监督格局。有关部门单位支持配合审计工作的意识持续增强,积极整改审计发现问题,进一步有效提升了审计监督的综合效能。全省各级审计机关探索创新审计理念、审计手段、审计管理及组织方式,形成了党建与业务“融合抓、双提升”、一审双报告、优秀审计项目标准导向、审计质量控制、实务“导师制”培养审计干部等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审计干部队伍政治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明显提升,为做好“十四五”全省审计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我省审计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随着审计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全省审计监督的政治保证和制度保障更加坚强有力,但审计运行体制机制与加强党中央对审计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审计职能作用发挥和审计成果质量与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审计信息化和力量建设与审计职责任务需要还不完全适应,在提高审计全覆盖的质量和水平、一体推进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全面补齐干部队伍能力素质短板等方面仍有差距。全省审计机关要坚持问题导向,主动担当作为,加快弥补短板,推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和关于审计工作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及党中央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新时代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政策机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历史机遇,紧扣国家和我省“十四五”时期目标任务,统筹谋划审计监督工作,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提供强有力的审计监督保障。
三、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建立健全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全面落实党中央对审计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要求,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为促进我省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发挥好监督保障作用,不断把党的领导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坚持政治建设统领。把讲政治贯穿审计工作始终
在审计工作中强化政治导向、政治原则、政治标准、政治效果,以政治建设统领审计机关党的各项建设。围绕“国之大者”谋划和开展审计工作,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把握政治大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审计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放在为群众谋福祉上,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紧扣全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围绕全生命周期强化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开展审计监督,促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人民群众更好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坚持依法审计、客观公正。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始终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聚焦主责主业,依照法定职责、权限和程序行使审计监督权。坚持原则、恪尽职守、勤勉尽责,始终做到查真相、说真话、报实情。全面辩证地看待审计发现的问题,按照“三个区分开来”重要要求,客观审慎作出评价和结论。
——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审计理念、思路、方法、制度、机制创新,及时揭示和反映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坚持用改革的视角发现问题,以改革的思路推动解决问题,做到揭示问题与推动解决问题相统一,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一体推进。
——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在审计工作全国“一盘棋”下统筹全省审计工作,强化地方党委审计委员会对本地区审计工作的总体布局、统筹谋划、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强化审计工作的前瞻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四、总体目标
——健全完善集中统一的审计工作体制机制。构建完成覆盖全省、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健全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审计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的制度机制;健全上级党委审计委员会对下级党委审计委员会领导的制度机制,建立各级党委审计委员会关于全省审计领域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确保把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落实到审计工作全过程各环节。
——着力构建全面覆盖的审计工作格局。统筹各级审计力量,拓展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消除监督盲区,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审计监督体系,确保党中央重大政策措施部署到哪里、国家利益延伸到哪里、公共资金运用到哪里、公权力行使到哪里,审计监督就跟进到哪里,实现审计全覆盖纵向与横向相统一、有形与有效相统一、数量与质量相统一。
——推动形成权威高效的审计工作运行机制。坚持依法审计,用事实和数据说话,维护审计监督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坚持党政同责、同责同审,促进权力规范运行。建立健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着力构建审计计划、组织实施、复核审理、督促整改等既相互分离又相互制约的审计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审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
五、主要任务
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新时代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政策机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历史机遇,统筹谋划推进审计监督工作,服务保障“十四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现。
——聚焦发展,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重大举措、重大项目、重大资金等落实落地情况的审计力度,促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培育全国新增长极,服务保障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局。
——聚焦安全,加大对经济社会运行中各类风险,特别是国有企业、财政、金融、债务、粮食、环保等领域风险的揭示力度,树立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强化预判预警,促进补短板、强弱项、防风险,推动筑牢经济安全屏障。
——聚焦改革,加大对经济社会各领域重大改革任务和重要 改革举措落实情况的审计力度,深度揭示“放管服效”改革、国企国资改革、地方金融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措施落实中的问题,促进改革向纵深发展和开放强省建设。
——聚焦民生,加大对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乡村振兴等方面重点项目资金的审计力度,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各项惠民富民政策落到实处,促进民生福祉实现更大改善。
——聚焦法治,加大对公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力度,坚决查处重大违纪违法问题,坚决纠治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和不正之风,增强审计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我省“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第二部分 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
做好“十四五”时期的全省审计工作,必须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审计工作全过程各环节,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发挥好审计对推进我省“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的监督作用。
六、政策落实跟踪审计
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要求,促进政令畅通为目标,及时有效开展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
——加强政策跟踪审计研究谋划。紧紧围绕全省重大战略、重大规划、重大举措、重大改革等落实情况开展审计监督,强化政策跟踪审计成果运用,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建立政策跟踪审计项目库,提出审计重点事项、审计思路、审计时机。加大政策跟踪专项审计与其他审计项目的协调配合,拓展政策跟踪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改进项目组织实施方式,做实政策落实跟踪审计项目,一个方面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内容原则上列为一个项目。
——构建覆盖省本级、市县基层全链条跟踪审计机制。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大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落实的全链条、各环节开展跟踪审计,全面掌握政策落实中各利益攸关方的意见建议。审计省级职能部门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注重研究其职责,加强总体分析,提出改进完善政策措施的意见建议;审计市县政府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侧重审计政策措施执行中的“中梗阻”“最后一公里”等问题,客观反映政策落实的实际效果。
——建立各专业审计与国家重大政策措施有效对接机制。审计机关各专业审计职能部门应将自身职责与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制定的重大政策措施有效对接,每年选择若干项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政策措施,集中力量开展专项审计,发挥专业优势,确保审深审透。
——明确各级审计机关的职责定位。省审计厅重在加强政策分析研究,提出政策落实跟踪审计项目库意见建议,研究审计重点事项和审计思路,组织实施审计项目,综合汇总政策落实情况的审计结果,反映重要审计情况。市县审计机关重在抓好审计实施,掌握被审计地区相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揭示政策落实中的突出问题,提出需要上级部门完善政策措施的意见建议。
七、财政审计
以增强预算执行和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推进预算规范管理、建立现代财税体制、提高财政资金绩效为目标,加强对预算执行、重点专项资金等的审计,建立健全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制度。
——财政预算执行及决算草案审计。围绕财政预算执行过程和结果,每年对各级政府预算执行及决算草案进行审计,重点关注预算收入统筹、预算支出管理和财政支出标准化推进、预算编制的合规性和完整性、预算执行和绩效管理、政府财务报告体系建设及实施等情况,促进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强国家和我省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加强财政、审计协作配合、沟通衔接,建立指标商议、结果共用、整改共促机制,协同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根据审计署统一部署,开展税收制度建设和收入征管情况审计。
——部门预算执行及决算草案审计。围绕部门预算的完整性、规范性、真实性,重点关注预算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以及财经法纪执行等情况,对各级党政工作部门、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部门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 5 年内至少审计 1 次,重点部门和单位每年安排审计,深入揭示预算执行中各类违规和管理不规范问题,促进各预算单位规范管理,增强预算约束。
——重点专项资金审计。围绕重点领域预算绩效管理,重点关注乡村振兴、社会保障、就业、教育、环保等民生领域资金和项目,科技、文化、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等专项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情况,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重大公共基础设施工程,以及相关的政策目标实现情况,推动中央与地方政府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促进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和重点专项资金提质增效。
——政府债务审计。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部署,重点关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隐性债务化解和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使用绩效等情况,推动地方政府遏制债务增量、稳妥化解存量、推进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提高政府债券资金使用绩效,促进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国外贷援款项目审计。按照审计署要求和统一安排,对国外贷援款项目财务收支、项目执行和绩效情况,项目执行期内每年开展 1 次审计,重点关注项目财务收支、项目执行和绩效情况以及债务管理情况,促进提高项目质量和外资使用效益。
八、国有企业审计
以推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健全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为目标,加强对国有及国有资本占控股或主导地位的国有企业以及国有资本监管部门的审计。
——国有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审计。围绕国有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重点关注国有企业重大投资项目、资产处置以及风险防控等情况,加强日常性监督,促进企业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提高经营管理绩效和国有资产(资本)保值增值。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情况审计。围绕国有企业三年改革任务落实,重点关注混合所有制改革和自然垄断行业改革、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国有企业科研投入、科技成果转化和核心技术创新攻关等情况,促进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动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和监管审计。围绕“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重点关注国资监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情况,推动监管部门职能转变、优化管资本方式,提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绩效,促进优化国有资本布局、规范国有资本运作、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
——境外投资和境外国有资产审计。围绕境外国有资产投资运营和项目建设情况,建立完善境外国有资产的审计对象和审计项目资料库,研究探索境内审计与境外延伸审计一体化。重点关注境外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国际化经营及风险防范情况,促进境外国有资产安全、规范、高效运营。
九、金融审计
以推动深化地方金融改革、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目标,加强对地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运行的审计。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情况审计。围绕统筹发展与安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审计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跨机构、跨市场、跨地区的风险状况,促进健全金融风险防控、预警、处置、问责的制度体系,确保金融机构本质安全,维护金融市场健康平稳运行。
——地方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情况审计。围绕地方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重点关注地方金融机构资产质量、经营管理、公司治理及内部管控等情况,加强日常性监督,促进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打造一流农商行、城商行,集聚资源壮大金融力量。
——金融服务实体和地方经济情况审计。围绕金融服务实体和地方经济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重点关注地方金融机构回归本源、发展普惠金融、支持小微民营企业、服务当地基层社区等政策落实情况,促进信贷结构优化、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金融普惠性,推动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
十、农业农村审计
以促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目标,聚焦惠农政策落实和涉农资金安全绩效,加强对农业农村相关专项资金、项目和政策落实情况的审计。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情况审计。围绕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使用、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脱贫地区特色种养业提升等,重点关注“四个不摘”、脱贫地区产业可持续发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政策落实等情况,促进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
——保障粮食安全及涉农政策落实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审计。围绕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任务落实和我省农业农村现代建设总目标,突出耕地保护、种子战略、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农业科技等内容,重点关注农业农村政策措施落实、各类涉农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涉农涉水设施建设、种质资源和耕地保护等情况,推动粮食产业、畜牧业、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等农业产业整体高质量发展。
——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情况审计。围绕乡村建设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重要项目和措施等,重点关注乡村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改善乡村公共服务情况,推动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建设美丽宜居宜业乡村,促进农民增收。
——农业农村改革任务推进情况审计。围绕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强农业农村发展要素保障等,重点关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及完善农业补贴、农业保险等政策落实情况,促进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农业农村投入保障制度。
十一、资源环境审计
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建设生态强省为目标,全面深化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领域资金、项目和相关政策落实情况的审计,探索建立审计监督与环保督察、自然资源督察协调机制,形成监督合力。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围绕党中央关于加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决策部署,重点关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国土空间规划、碳达峰碳中和、污染防治攻坚战等重大任务落实情况,加快建立健全审计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建立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基础信息数据平台,促进领导干部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
——资源环境专项资金审计。围绕全省各级财政安排的生态环保、资源能源节约集约利用等资金,审计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情况,以及生态保护修复、环境治理、产业绿色发展等项目实施情况,提高资金使用绩效,推动形成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促进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生态文明建设政策落实情况审计。围绕省“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任务,重点关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碳排放碳达峰行动推进、绿色发展政策体系构建、“绿色生态”约束性指标完成、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生态安全和环境风险防控等情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十二、投资审计
以稳投资、补短板、调结构、增效益、促发展为目标,加强对省重点项目、政府投资项目、公共工程的审计监督。
——省重点项目审计。围绕省“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统筹谋划实施,重点关注项目谋划和统筹推进,项目布局、规模、结构、质量,要素资源保障以及投资体制改革政策落实等,推动省重点项目落地落实,发挥好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性作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夯实基础能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审计。围绕政府投资工程项目预算执行、决算和建设运营情况,重点关注项目建设管理、资金筹集及管理使用、工程招标采购、工程价款结算、工程安全质量、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用地和征地拆迁等情况,持续开展重大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及时揭示问题、强化整改、规范管理,保障资金安全合规,促进财政投资提质增效。
——重大公共工程项目审计。围绕非政府投资的公共基础设施、学校、医院等涉及公共利益的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和运营情况,重点关注有关政策措施执行、政府权益保障、政府债务风险、建设程序、生态环境保护、工程质量安全、工程进度和社会责任履行等情况,促进项目建设取得预期社会效果,保障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
十三、科技教育文化审计
以推动国家创新高地建设、科教兴豫和文化强省等我省重大战略实施为目标,加强对科技创新和教育、文化领域专项资金项目和相关政策落实情况的审计。
——科技创新政策落实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审计。围绕打造一流创新生态,重点关注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企业技术创新引导、创新人才培育、创新平台载体建设等专项资金使用情况,以及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能级创新平台锻造、创新型企业培育、创新人才队伍引育、创新载体建设以及科技体制改革等情况,推进重大创新政策有效落实、科研管理活动持续优化,服务建设国家创新高地。
——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和改革推进情况审计。围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领域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重点关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优质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职业教育改革、高校“双一流”建设等政策落实情况,推动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化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文化事业发展和文化产业体系建设情况审计。围绕文化事业发展资金、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金、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专项资金、政府设立的文化产业发展基金等专项资金使用情况,重点关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国有文化企业发展情况、黄河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设情况,推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十四、民生审计
以推动民生领域相关改革任务落实落地、保障全生命周期民生建设和突出抓好“一老一小一青壮”民生工作为目标,加强对就业、社会保障、住房、卫生健康等重点民生资金项目和相关政策落实情况的审计。
——就业优先政策落实情况审计。围绕减负、稳岗、扩就业等资金管理使用情况,重点关注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创业带动就业、就业帮扶等就业政策落实情况,推动落实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保障,促进提高就业补助资金使用效益,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围绕社会保险制度改革落实情况,重点关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基金筹集、管理和使用,以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相关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关注社会保险基金筹集使用和运行风险,推动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保险省级统筹等改革任务目标,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促进社会保险制度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兜底保障政策落实和资金使用情况审计。围绕社会救助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落实情况,以及特困人员供养、残疾人“两项补贴”、自然灾害救助、孤儿基本生活保障等资金管理使用情况,重点关注资金申请、审核、分配、使用等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织密织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维护社会公平、防止冲破道德底线,推动实现精准救助、高效救助、温暖救助、智慧救助。
——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和改革推进情况审计。围绕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公积金、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等住房保障资金管理情况,重点关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建设、住房制度改革等政策落实情况,促进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提高住房保障有效供给,有效解决困难群众和大城市新市民、青年人等重点群体住房困难问题。
——卫生健康体系改革完善情况审计。围绕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等资金投入和管理使用情况,重点关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和分级诊疗体系等建设,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等重点民生实事,以及我省中医体系和学科、区域医疗中心、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等情况,促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医疗资源有效配置,推动健康中原行动深入实施。
十五、经济责任审计
以强化干部管理监督,促进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为目标,加强对全省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
——科学确定经济责任审计计划和审计重点。根据干部管理权限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规定要求,依法依规确定经济责任审计对象范围,健全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对象数据库,明确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分类标准,按照“突出重点、任中为主、党政同责、同责同审”的原则,统筹计划安排,科学组织实施,努力实现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围绕领导干部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根据不同类别、不同级次、不同地区(部门、单位)领导干部的履职特点,进一步规范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和重点,重点关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经济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地区(部门、单位)重要发展规划制定、执行和效果,重大经济决策,财政财务收支、预算绩效管理结果和经济运行风险防范,以及在经济活动中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和遵守廉洁从政(从业)规定等情况。
——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以查清的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为准绳,在审计范围内,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评价,贯彻落实“三个区分开来”重要要求,考虑历史情况,着眼长远发展,准确界定责任,力求审计结论客观公正、问题处理实事求是,鼓励探索创新,支持担当作为。
——推动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加强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及有关部门协作配合,发挥监督合力,健全完善联合反馈审计结果、联合督查审计整改等工作机制,及时向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反馈审计情况、提出整改要求、开展整改督查,推动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以及整改情况作为考核、任免、奖惩被审计领导干部的重要参考。
十六、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指导和监督
以提升内部审计监督效能、发挥内部审计在服务经济决策中的重要作用为目标,健全完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机制,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健全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机制。建立与行业主管部门间的协调机制,推进分行业、分层次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推进加快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推动加快建立国有企业总审计师制度,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业务指导。
——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监督。审计机关依规加强和规范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监督,依法核查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完善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内部审计业务指导和监督工作的考核机制。各级审计机关应因地制宜开展内部审计监督检查,切实推进内部审计科学有效发展。
——推进内部审计队伍建设。加强内部审计人才的培养,构建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内部审计培养体系。完善内部审计人才数据库建设,统筹协调内部审计人员参与国家审计机关审计项目。总结推广内部审计先进经验和创新成效。
十七、督促审计查出问题全面整改落实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整改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推动审计查出问题有效整改、巩固和拓展审计整改效果为目标,坚持揭示问题与推动解决问题相统一,推动建立健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做实审计监督“后半篇文章”。
——强化审计整改责任落实。各级党委审计委员会要及时研究审计查出重大问题的处理意见,统筹协调并督促落实。审计机关要推动被审计单位压实整改主体责任,强化主管部门对其管辖行业领域的监督管理责任。及时组织对审计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促检查,以后年度审计中也要重点关注以前年度审计整改情况,重点核实整改结果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防止敷衍整改、虚假整改。推进审计监督与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有机结合,形成监督合力。
——完善审计整改工作制度机制。进一步完善各级政府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形成问题清单,逐项分解到有关地区、部门和单位,明确整改责任主体,整改要求要科学合理、分类施策:对于能够立行立改的,提出明确、具体、可操作、标准统一的整改要求;涉及体制机制或相关法规政策不完善的,提出深化改革、完善制度的意见建议,督促有关部门单位研究改进。加强审计整改信息化建设,采取网上追踪和现场检查相结合、对账销号等方式,推动标本兼治,提升整改效果。
——推动审计整改结果运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联动,推动把审计监督与党管干部、纪律检查、追责问责结合起来,将审计整改情况作为考核、任免、奖惩领导干部的重要参考。健全审计整改约谈和责任追究机制,对拒不整改、推诿整改、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的,审计机关可提出处理意见建议,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提请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或主管部门研究处理。
第三部分 落实各项保障措施
做好“十四五”时期的审计工作,必须把坚持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细化、实化、制度化,加强审计业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创造性开展工作,确保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审计工作的部署要求条条落实、件件落地、事事见效。
十八、坚持和加强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成果,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切实加强审计机关党的建设和各项建设,确保把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贯彻到审计工作全过程各环节。
——健全各级党委审计委员会工作运行机制。地方各级党委审计委员会要加强对本地区审计工作的领导,立足区域发展战略和本地区实际,增强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上级党委审计委员会要加强对下级党委审计委员会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要认真履职尽责,加强研究谋划、沟通协调、服务保障、督察督办,确保各项部署要求落到实处。
——完善推动党中央关于审计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各级党委审计委员会要及时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党中央关于审计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结合实际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各级党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要建立健全审计监督重大事项督察督办制度,建立定期“回头看”和报告、通报、问责制度,加大督察督办力度,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落实。
——严格执行审计领域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对重要审计情况、重要审计报告、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及其处理意见等,审计机关要首先向本级党委审计委员会请示报告,经批准后再按法定程序办理。下级党委审计委员会重大事项要向上级党委审计委员会请示报告,委员会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对请示报告工作负总责。制定审计领域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清单,实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责任追究制度。
——坚持审计工作“一盘棋”。加强全省审计工作统筹,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上级审计机关要加强审计项目计划的统筹和管理,优化审计组织方式,合理配置审计资源,加强对下级审计机关的工作考核和干部管理。优化审计机关内部机构设置,增强派出审计机构力量。推动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人大监督、司法监督、党委和政府督查协调配合,形成更有效的审计整改合力。
十九、全面加强审计业务管理
加大审计创新力度,在盘活用好审计资源上下功夫、挖潜力,向统筹要效率,靠创新提效能。
——创新审计理念思路。积极开展研究型审计,系统深入研究和把握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重大经济决策部署的出台背景、战略意图、改革目标等根本性、方向性问题,不断提升审计工作政治性和前瞻性。转变审计思路,既要善于发现问题,更要注重解决问题,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创新审计组织方式。根据审计项目性质,综合运用上审下、交叉审、同级审等审计组织方式,对涉及全省的大项目,统一调度兵力打好“决战”;对急难险重的任务,集中优势兵力打好“歼灭战”;对临时交办、时效性强的任务,快速集合兵力打好“闪击战”;对历史遗留问题和体制机制问题,善于坚守阵地,打好“持久战”,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优化审计流程管理。坚持严谨务实,所有内部流程以保障审计业务顺利开展为前提。加强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实现年度计划和五年规划有机衔接,建立中长期审计项目库,原则上每年确定的审计项目应在中长期审计项目库中筛选确定。在开展试审或审前调查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审计工作方案、实施方案。厘清各环节质量控制责任,提高复核审理效率,更好服务审计业务开展。加强审计项目过程控制,规范延伸调查行为。
——健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严格落实审计质量全员、全过程管理要求,加强审计质量全过程、各环节管控,建立适应信息化要求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切实防范审计风险。落实细化审计署印发的各专业领域的审计指南、法规向导,适时编撰优秀审计项目案例,加强对审计工作的实务指引。加强对审计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健全完善审核复核审理标准与制度,严格落实分级质量控制责任。发挥优秀审计项目标准对审计质量的示范引领作用,争创优秀审计项目。
——加强审计结果运用。建立健全各级审计机关之间审计结果和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审计结果跨年度、跨地域、跨行业、跨领域的综合分析,提炼普遍性、规律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聚焦事关全局的重大政策、重大问题加强研究分析,深入剖析问题背后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缺陷、制度性漏洞,有针对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加大审计结果公开和审计整改情况公告力度。强化与其他监督部门和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健全完善重大问题线索移送和重要问题转送机制。
二十、加强审计干部队伍建设
全面落实“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要求,加强审计干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全面提升审计干部能力素质,锻造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
——持续加强政治机关建设。健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推动机关党建与审计业务融合发展。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格执行审计“四严禁”工作要求和审计“八不准”工作纪律,准确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营造全省审计机关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大力弘扬和践行审计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精神的重要论述,教育引导审计干部树立对法律的信仰和对法治的崇尚,保持客观公正的工作立场;践行脚踏实地、扎实苦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始终保持对审计事业的忠诚和对审计职业的操守,当好国家财产的“看门人”、经济安全的“守护者”;增强斗争意识,提升斗争本领,在揭示民生痛点、政策堵点、改革难点和促进加强转型发展、防范化解风险上,做到敏锐、洞察、果敢,交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审计答卷。
——加强专业能力建设。积极建设学习型机关,构建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的素质培养体系,持续提升审计干部专业素养。加强需求分析,创新学习培训方式方法,充分发挥河南审计讲坛、审计夜校等平台载体作用,增强干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开展分层次的审计干部信息化能力培训,促进审计干部强化大数据的理念、思维和能力。坚持把审计实践作为锻炼提升干部队伍专业能力的“第一跑道”,在实践中提高审计干部能查、能说、能写的能力。改进实务“导师制”,通过以审代训等途径强化培训效果。推进干部轮岗交流,完善干部在审计系统内外交流机制,促进提高综合素质。
——健全完善选人用人机制。严格按照新时期好干部标准选人用人,按规定条件、程序开展公务员考录、调任、聘任、公开遴选、公开选调等工作,严把审计干部队伍入口关。建立日常考核、分类考核、近距离考核的知事识人体系,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在以事择人、人岗相适上下功夫,以结果论英雄,用实绩来说话。落实和完善精准考核、奖惩分明的激励约束机制,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加强审计机关内部审计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自觉接受纪检监察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各方面监督。
——加强审计理论研究。聚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选择审计领域急需解决的重点现实问题,深入开展审计科研工作,推动审计理论、审计实践和审计制度创新。协调推进审计实务部门与科研院所交流合作机制,健全审计理论与审计实务人员双向交流机制,强化审计理论骨干队伍特别是青年审计理论人才培养,提升审计科研能力和水平。
二十一、坚持科技强审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强审的要求,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审计,有效构建大数据审计工作机制,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提升信息化支撑业务能力。加快以“大数据”为核心的金审工程三期建设,构建省级大数据中心和审计专有云平台,市、县通过网络接入使用。稳步升级建设基于国产化的在线联网实时审计系统,充分利用现有电子政务外网资源,逐步建成覆盖省市县乡四级的联网系统。建设全省被审计单位信息管理平台、AO 云等实用特色平台。市级审计机关建设数据分析室,有条件的县级审计机关参照建设。力争在 2022 年底前,实现省审计厅与市级审计机关数据分析网联通。加大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力度,开展网络安全常态化检查,持续强化提升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保障网络和数据安全。
——提升审计数据管理水平。依托全省被审计单位管理平台,建立健全数据资源动态跟踪、更新长效机制,建立并持续更新数据资源目录。构建分行业、分主题的数据标准、规范体系,推动全省审计机关数据采集、管理、使用的上下贯通,为各领域审计全覆盖打好数据资源基础。建立健全数据采集和定期报送机制,推动实现数据应采尽采。健全完善数据集中管理制度规范,严格执行数据安全管理规定,建立分级、分类数据授权使用制度。严格依规开展数据分析工作,严控数据输出,保障数据安全。逐步提高省级审计数据分中心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能力,持续推进审计业务电子数据省级集中管理。
——加强数据资源分析利用。充分利用各级政府数据平台,扎实开展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单位数据与行业数据以及跨行业、跨领域数据的综合比对和关联分析,提高利用数据分析手段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促进实现审计工作从现场审计为主向后台数据分析和现场审计并重转变。根据实际情况,在一定范围发布和更新数据资源目录和数据分析模型,加强审计机关内部以及上下级审计机关之间的资源共享共用。
二十二、加强规划组织实施
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对审计工作的领导,积极主动支持配合审计工作。凡是管理分配使用公共资金、公共资产、公共资源的部门和单位,凡是行使公共权力、履行经济责任的领导干部,都要依法自觉接受审计监督,认真做好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建立健全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
全省各级审计机关要根据本规划研究制定具体落实措施,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实施责任,抓好规划实施,确保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省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省审计厅要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和效果评估,确保各项任务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