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会飞的硫酸”- -隐翅虫
发布日期:2025-10-11
来源:融媒体中心
浏览次数:
次
近期,我市发现隐翅虫出现,有部分市民受到其叮咬,市民应该如何防治?10月10日,记者来到市中医院进行采访,专家提醒遇到隐翅虫落在皮肤上,千万不要拍打。
市中医院皮肤科主任副主任医师胡赛升说:“我们可以轻轻地把它吹跑,或者用纸片轻轻地把它铲走。但是如果一不小心,把它拍碎了怎么办呢?它的毒液溅到皮肤上,可能会出现红斑、水泡,我们要及时用清水,流动的清水冲洗15~20分钟,然后用肥皂水清洗中和毒素,如果皮肤出现红斑、水泡等不良反应,我们及时就医。”
据了解,隐翅虫是一种黑色和橙红色相间的小甲虫,体长约0.6—0.8厘米。隐翅虫威胁人类健康的原因,是因为它们体内含有一种强酸性的毒素——毒隐翅虫素。当人们在户外时,落在皮肤上,如果拍打,使虫体破裂或受到叮咬,毒液接触皮肤后引发急性炎症反应,反而加重皮肤损伤,导致条索状红斑、水疱并伴随剧烈疼痛。(记者吴小燕 乔陆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