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钢市:锚定二级达标县目标 绘就绿水青山新画卷
漫步钢城街头,抬眼天空是澄澈的“钢城蓝”,白色的云朵漫卷空中。踱至龙泉湖畔,岸边的垂柳随风起舞。
钢城人所享受的这份“舒爽”背后,是我市锚定空气质量二级达标县目标,举全市之力推进环境治理、企业超低排放改造,统筹城乡生态建设的扎实实践。“十四五”期间,舞钢市作为平顶山市唯一入选河南省首批碳达峰试点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推广清洁能源。生态保护成效突出,绿色发展底色鲜明。
企业转型:扛起治污“主力军”担当
工业是市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也是环境治理的关键。面对空气质量提升的硬任务,安钢集团舞阳矿业公司主动扛起环保责任,从“被动治污”转向“主动减排”,成为守护蓝天的“主力军”。
近年来,安钢集团舞阳矿业公司牢固树立“绿色矿山”“智慧矿山”发展理念,用绿色创新技术、工艺和装备淘汰落后产能,推行清洁生产工艺,采用清洁生产技术,逐步改善现场作业环境;卓有成效开展露采生态治理、排土场恢复治理、水土保持等工作;狠抓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废水零排放……一系列举措促使矿业公司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荣获全国“对标挖潜”先进单位、“清洁工厂”等多项荣誉称号。
“舞阳矿业公司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绿化美化工作,建成矿石博览园、党建文化园、铁山花海、安全文化园等景观绿地。目前,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80%,构建了‘旅游+文化’‘旅游+工业’的融合发展模式”。非矿实业公司副经理丰俊伟介绍说。
不仅是矿业公司,舞钢公司、中加公司等全市多家工业企业均掀起超低排放改造热潮。截至目前,全市重点工业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完成率90%,工业污染源排放量较去年同期下降35%,为空气质量改善奠定了坚实基础。
协同攻坚:织密“蓝天守护网”
空气质量改善需要各部门协同发力、齐抓共管。近年来,舞钢市构建“生态环境局+城管局+交通运输局+各乡镇”联动机制,聚焦机动车尾气、扬尘、餐饮油烟等重点污染源,打出精准治污“组合拳”,织密全域覆盖的“蓝天守护网”。
为管住“流动的污染源”,生态环境局以“源头管控+动态监测”为抓手,执行“检测—整改—复查”闭环管理机制,持续推进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确保超标车辆尾气整改到位。
市生态环境局移动源污染防治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尾气治理方面,他们每个月对舞钢市用车大户进行一次重型柴油货车的入户检测,对合格车辆出具合格检测报告,对不合格车辆出具限期整改治理通知书,并将此车列入黑名单。”
与此同时,我市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在城区建设充电桩50余个,开通新能源公交专线8条,鼓励企业、出租车公司更换新能源车辆。在政策引导下,不少市民也主动选择新能源汽车作为代步工具。
截至目前,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200余辆,较去年增长40%,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5000吨。
市城市管理局通过加强工地监管、严控道路遗撒、规范餐饮油烟治理、优化环卫作业等,从源头打好预防战;同时,对扬尘污染违法行为零容忍严查处。
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为全力助推舞钢市争创空气二级达标县,城市管理局立足部门职责,精准施策,持续发力。下步我们将针对污染治理进一步优化措施,提升污染治理精准度,全力推动城市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
2025年7月,由省水利厅、省生态环境厅联合评定的省级美丽幸福河湖名单出炉,石漫滩水库名列其中。在推进城区环境治理的同时,我市统筹城乡生态整治,开展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利用石漫滩水库和田岗水库为水源,把舞钢北部平原农村水系进行连通,有力改善了水生态,使水体自净能力得到恢复,为改善区域空气质量、创建空气质量二级达标县提供了重要的环境支撑。
锚定目标再出发,守护绿水青山不止步。我市将进一步优化治污措施,提升污染治理精准度,加大生态修复力度,让蓝天更持久、碧水更清澈、乡村更宜居,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舞钢市高质量发展的“金名片”。(记者杨巧云 梁东明 刘帅兵)